化“感动”为“行动”
●储瑞耕 12月23日,“2016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白求恩医疗队、爱心教师容士彦、白沟“英雄民警”张铁英、老铁及“老铁志愿服务队”、井陉“双廷”兄弟、农家女刘富琴、“校长楷模”赵保和、保定蓝天救援队、内丘“保姆妈妈”郝庆芬等榜上有名。 “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是十多年来河北省的一个“例行”活动,年年评选年年有,年年都有新内容,新人物,新事迹,从而给全社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整个社会的前进中,“感动”的发生是经常性的事情。除极少数人之外,“感动”通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活动。“感动”的社会效益是很明显的:它会产生精神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仅有“感动”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化“感动”为“行动”。 比如:今年的“感动河北人物”李保国,他这样的共产党员、大学教授,为太行山区老百姓兢兢业业几十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难道不值得我们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共产党员、各级干部,来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好好学习、仿效吗? 又比如:大灾中的行动显示人的精神。 7月28日暴雨之中,井陉“双廷”兄弟(村支书王双廷和弟弟王生廷)分头沿街拍门拍窗,大声呼喊,让村民往高处转移,救出了198名村民。当王生廷返回家中时,才发现自己的妻子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援而不幸身亡。王生廷强忍悲痛,给妻子简单料理了后事,就又和哥哥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双廷”兄弟生活在社会的最基层,但是他们的感人行动足以使得许多身处高位的人所汗颜,因为后者未必做得到。 再比如:今年61岁的郝庆芬,内丘县档案局退休职工。从2003年起,抚养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的脑瘫儿,用善良和无私,演绎出一场超越血缘的母爱。她14年的坚守和难以言表的努力将小雨康复成一名步入正常中学就读,会骑车、生活自理、学国学、打国学拳的优秀孩子。明年小雨就要初中毕业了,郝庆芬打算让小雨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去读卫校,学一门手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以后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实实在在的话语,实实在在的理想,实实在在的行为,温暖着了解她故事的每一个人的心。 生活中存在许多榜样人物,而榜样人物的精神应当“一花引来百花放”。 人的感动以及“化感动为行动”,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是由人们的内心太阳发射出来的光芒。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令人很不舒服的现实。有的人自己不能做出利公利他的好事,却对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充耳不闻,漠然视之,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他们信奉的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而不愿意为人民为他人牺牲一点点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是专门充当“剪彩者”和“颁奖者”的,而对于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他们从来不打算仿效、学习和实践。诸如此类的人和事,是文明社会的不文明暗流。 归根到底,“不文明”暗流是没有生存权和生命力的,而最有生存权和生命力的,是文明和进步,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见贤思齐”,“跟着好人学好样”,“你追我赶攀高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轨迹。 |
关键词: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