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行动=大文明
●储瑞耕 今年7月下旬,河北遭遇大洪灾,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了灾区人民群众以各种各样的支持和救助,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出了名的影视明星王宝强向他的家乡邢台南和县捐出了30万元的抗洪救灾物资。他表示:这是感恩并以实际行动帮助曾经帮助他成长的家乡人民。 据统计,我国现有554万智力残疾人。著名影星王姬就有一个智力残障儿子,在8月4日河北电视台播出的“明星同乐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的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几年前的一天她的残障儿子走失了,她感到极度的痛苦和紧张,所幸的是她儿子得到了素不相识的一对母子和一名民警的热心帮助。对此王姬非常感动并且下决心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从那以后她也热心于助残事业,志愿者活动,“把别人的残障孩子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 这里的两条信息让人感到很温暖。 什么是文明?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关系归根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我认为:第一,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不要忘记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第二,仅仅“心存感激”是不够的,而要把感恩变成行动,才能使得我们大家的生活变得文明、幸福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不免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不顺与坎坷。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周围的世界冰冰冷,就有可能使得我们彻底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而如果与此相反,这个时候,来自人们尤其是不相识的人的一次援手、一点资助乃至一个微笑、一席贴心的话,就会使得我们产生巨大的精神支撑力。 无数事实证明是这样的。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文明的力量。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懂得感恩。有的人特别是取得某些方面大大小小成功的人,误以为自己是“独行大侠”,有意无意否定社会、公众对自己的帮助。有的人把别人,把社会、公众对自己的帮助视作理所当然,好像别人、社会公众天然就欠着他(她)的,漠然置之甚至以怨报德,这就违背了文明之正道了。因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天底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独行大侠”的。 在感恩问题上,行动比思想更重要。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好像什么都明白,但一到实际中,一到要他(她)来一点“爱的反馈”——帮助别人和社会公众一点的时候,就会考不及格,或者空话连篇,“口惠而实不至”,实际上却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这是对道德文明的叛逆。 我们的一位古人前辈孟夫子说过关于“做事”的一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若要你夹起泰山跨越北海,你说“我不能”,那是真的不能;若要你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来作为拐杖,你说“我不能”,那就是不想去做罢了,而不是不能做。(《孟子•梁惠王上》)依我看:我们生活中实际遭遇到的,感恩的思想也罢,感恩的具体行动也罢,都并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类事,而是“为长者折枝”类事,因此如果强调“我不能”,那就只能说明你是不想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到。 在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涉及“文明”二字,都并不是多么宏大的事情,而是非常实在非常具体的事情——如同“为长者折枝”。我们可能因为一件件具体的感恩“小事”上的“不作为”而丧失了道德文明的大义,同时,又一定会因为具体感恩“小事”上的“许多作为”而成就了大的文明和我们人生的整体价值和意义。 从许多意义上说:我们离文明并不遥远。 |
关键词:河北,洪灾,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