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将超1750万说明了什么
1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大致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人口出生规模,与全面二孩政策预判基本吻合。这是卫计委首次对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做出评价。 在2016年尚未结束、还剩余一个多月的背景下,国家卫计委便忙着给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这样一个数字,在这里,计生部门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情况汇报成果甚至是“报喜”、“表功”意味,无疑显得十分明显。诚然,若这个数字属实,相比2015年1655万的全国出生人口数字,它确实是一个显著的新增数字,而且,这种出生人口的增加也的确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成果。但面对这样一个成果,如果大感兴奋,并强调符合预期,笔者却以为没有太大必要。 首先,1750万的全国出生人口,同比固然明显增加,但放在更长时间背景下观察,并不是一个多么特别的数字。众所周知,在2014年,伴随“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人口总数为1687万人,相比2013年增加了47万人。如果与2014年的1687万相比,2016年的1750万实际上只增加了不过63万人而已。这也就是说,主要因“全面二孩”而新增的出生人口,其实并不算多。曾被人们寄予更大希望的“全面二孩”政策的增加出生人口效果,事实上并没有比“单独二孩”政策强太多。 早在2013年年底,针对“单独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便曾预测,“大概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而中国人口学会更乐观预测,“预计2015年出生人数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超过1800万”,而事实上却是这些预测都没有达到。 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到目前我国育龄妇女正在减少的事实,以及此前“单独二孩”曾经遇冷的新闻——在2015年曾出现出生人口“不升反降”的情况,面对1750万这个数字,计生部门应更客观理性地应对,并不是简单将其作为一个成果,而应将其作为一个警示——“全面二孩”实施效果事实上并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并在这一基础上,充分正视目前我国低生育率的现实,真正站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度,进一步不断完善、调整相关生育政策以及相应的各种配套政策,真正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哺育成长的生育友好型制度环境,彻底改变那些育龄妇女和家庭“不愿生”、“不敢生”以及“生不起、养不起”的生育困局。 诚如相关学者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应从政策和机制上让我们的子女生育两个孩子,而且一定要生下两个孩子”。(张贵峰) |
关键词:新生儿,单独二孩,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