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得到保护,历史才能传承
昨天,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更多参与,更好保护——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介绍了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保护难点。(11月4日新华网) 托尔斯泰曾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文物则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光阴不可逆转,但通过文物,我们都可以走进过去的光阴,感受过去的生活。我国历史悠久,传承下来的历史文物遍布全国各地,文物资源浩若烟海,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鲜明特征。要保护如此多的文物同样面临诸多的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是阻碍很多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难点。文物保护工作不单单是保护文物本身,也涉及防火、防潮、防盗等多方面,所以单靠政府落实的经费确实显得捉襟见肘。面对经费的缺口,如何利用文物的自身价值,吸收社会资金就成了关键。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大力支持,许多地方的一些措施都值得借鉴和提倡的。比如可以通过募捐的形式,长城保护2016公募活动在之前京启动,计划募集1500万元资金修缮箭扣长城,募集2300万元修缮喜峰口段长城;还可以和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旅游景区的合作,通过合作曾加资金收入,用于保护修缮工作;再就是发展文物衍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曾推出一款“朕知道了”纸胶带,这款清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以异常简单的四个字,引发一场文创产品“霸气十足”的热潮。对于依赖输血的文物保护体系而言,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意义重大。不能一味依靠财政补贴吃大锅饭,更要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吸收社会资金为文物修缮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对于毁坏、偷倒文物行为的打击也不能手软。都说监督是管理过程持续最长的一种功能,所以要常抓。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加大力度,持续对破坏文物和文物犯罪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另外还要落实好旅游“黑名单”等措施,让违法、违反道德的人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另外,我们有很多文物的破坏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保护文物政府部门要起带头作用,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历史遗产。同样,众多文物的保护更要靠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兑现。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到此一游”不是刷存在感的标语,而是素质低下的代名词,提高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还能流传至今的文物更是来之不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保护好历史文物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对后人的交代,更是我们尊重历史的态度。 |
关键词:传承,文物保护,资金,修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