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冰箱”何以引发企业集体造句
曾以一句“制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引起网民热议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再掷出“土豪式”金句,网上流传显示,他在一个场合称自己曾“为了保障业主利益赔了10个亿(人民币)”,还轻视地说海尔电器当年为保障消费者,砸破76部不合格雪柜“才几个钱”? 万达与海尔,都是令人尊敬的行业巨头。过去多年,这两家企业似乎没有业务交叉也没有直接“碰撞”,然而这次却在网上发生“冲突”,即王健林一句“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立即遭到海尔方面回击。另外,此事引发其他众多企业微博“列队”力挺海尔,围绕“买不起房”出现了集体造句。 王健林的原话是,“我们砸了三百五十几个商铺,砸了6亿多,这个而且赔的不是6亿多,赔的是10亿多……比海尔砸冰箱(雪柜)的那个事例伟大多了,砸七十几台冰箱才几个钱啊?”尽管万达为保障业主利益赔数十亿巨资值得肯定,但坦率说,由于时代不同,这与当年海尔砸冰箱没有可比性。 海尔的回击是,“还真没有好好算过在车间工人三年工资还买不来一台冰箱的1985年,张瑞敏砸的76台冰箱对当初几乎发不出工资的海尔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身为官博君(官微管理)的我为什么买不起房了”。言外之意是:其一,“砸冰箱”对海尔意义重大;其二,房价高与万达有关。 这样的回击同样值得商榷。我们通常所说的房价,是指住宅地产销售价格,而万达是从商业地产起步的,又涉足旅游、酒店等业务,其住宅项目很少,住宅价格高与万达有多大关系,还真不好认定。再说,国内高房价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把矛头指向开发商也不客观,指向万达更显得偏激。 笔者以为,“为了保障业主利益赔了10个亿”,应该不是万达送给业主的额外礼物,或是按照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合同约定赔偿业主。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没有必要去炫耀。万达之所以通过比较“砸冰箱”来炫耀这件事,既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也是因为目前对业主真正负责的开发商仍较少。 其实,无论是海尔砸冰箱,还是万达砸钱赔业主,都是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善举,不仅保障了消费者或业主的权益,而且也“砸醒”了企业自己,同时还能成为商业经典案例去启示其他企业。此外,万达与海尔之间的言语“冲突”,引发不少企业微博集体造句,还为我们贡献了另外一种“价值”。 即“买不起房”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做实业的企业。比如“ZUK官方微博:卧槽。想我大联想是世界500强,但我仍然买不起房”;“海尔电视:卖的电视已经够摞一栋房子了,然而我依然买不起房子”。这种集体造句现象再次触及我们的痛感神经,即如今究竟有多少人能买得起房? 高房价,不仅让很多个体居民承受不起,而且也让很多大企业有痛感。这是因为,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当很多员工买不起房,也会影响到企业发展,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之一是,职工收入水平与房价之间的差距太大,企业更无法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买不起房”这个问题,显然不能指望通过集体造句的方式来解决。解决办法不外乎三种:一是增加职工收入,让收入跑赢房价;二是有效抑制房价疯狂上涨,不是临时抑制而是长期抑制;三是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一旦高房价不再是“公敌”,企业之间的论战也就不会扯到房价。(冯海宁) |
关键词:砸冰箱,业主利益,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