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双轮驱动”,让梆子声腔永嘹亮

长城网 作者:苏倩岚 2016-09-30 08:22: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9月28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石家庄开演。这次展演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高、大、全、惠”四大亮点:规格高,由中宣部、文化部发起举办;规模大,涉及到11个省、市、自治区,36家院团;剧种展示全,共21个剧种;文化惠民,环卫工人、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将免费看戏。

  谈及梆子,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我知道最多的还是河北梆子,小时候每逢家乡有庙会时,便是我们大饱耳福和眼福之时。随着岁月的变迁,它好像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不可否认,一段时间里,部分基层戏曲院团的处境并不让人乐观,而戏曲理论界在讨论其出路之时,也在“继承”与“创新”之间“举棋不定”。此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让我为之一震。作为浓缩了厚重道德资源、价值资源、民俗风情、乡土审美情趣的传统戏曲,它以大胆的实践再次唱响神州。让梆子声腔永久嘹亮,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探寻“双轮驱动”之途径,做足薪火相传与推陈出新的文章。

  铭记历史才能镌刻未来,传承文化才能发扬光大。让梆子声腔再嘹亮,需要我们下足传承之功,让更多人深深地感受戏曲薪火延绵的温暖。在内容上,要继承和发扬戏曲先辈留下来的传统剧目,如《大登殿》、《忠烈千秋》等,从中反复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精神上,要继承和弘扬戏曲先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亘古不变的恒心毅力,并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在技能上,要继承和磨砺戏曲先辈“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以硬本领真功夫向观众展示梆子文化和与梆子血脉相连的曲艺人的真形象。

  《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让梆子声腔再嘹亮,更需要我们下足创新之功,让人看到戏曲发展的未来希望。这里的“新”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比如,我们在恪守梆子唱腔、身段等灵魂的同时,将现代化语言、网络语言,融入戏剧语言中,消除由于语言元素老化而出现的疏离感,也可以将现代化道具,融入到梆子表演中,让其更具时代性。它亦包括人才培养的立新。这就需要政府和各大梆子院校联合发力,可以以“学馆制”来试点,吸引更多优秀青少年投身梆子振兴,还要立足梆子发展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照顾好“昨天的台柱”、珍惜好“今天的台柱”、培养好“明天的台柱”,形成梆子能人迭出的繁荣景象。它还包括粉丝的增新。我们不妨通过梆子文化进校园、老戏骨进校园教学、学校课外活动,将小孩子、年轻人,拉到戏曲里、剧场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梆子文化的魅力,体验到美的震撼,为梆子繁荣注入后续力。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若想“源远流长”,仅仅靠一次展演远远不够,唯有恰如其分地驾驭好传承与创新之轮,在艺术保护的源头活水里开辟新时代的生存土壤,才能将嘹亮之声传播地更加久远,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苏倩岚)

来源: 长城网

关键词:梆子腔,艺术,河北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