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血变贩证”当反思互助献血机制
根据我国《献血法》,持无偿献血证的患者或家属手术还可优先用血,安排手术,这让一张“无偿献血证”弥足珍贵。而“血贩子”也看准机会,在北京朝阳公园的采血车附近做起“证贩子”的买卖。北京晨报记者暗访发现,他们利用献血核查程序的漏洞,雇人献血给需求者换得证件,最高可卖到1万元。(9月26日《北京晨报》) 有偿献血在地下形成黑色交易链条,又将互助献血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血荒”背景下催生的互助献血,让本该讲究自愿的无偿献血制度显得十分尴尬,它不仅催生了被法律所禁止的有偿献血,而且在互助献血灵活操作空间中,让有偿办理献血证找到了寄生的土壤。 互助献血的横空出世源于人口献血率偏低。我国人口献血率仅9%。,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在“血荒”加剧的窘境之下,越来越多的地方依赖互助献血来缓解临床用血的紧张。然而,互助献血仅是无偿献血的一项补充性制度,是在血液供应紧张的状况下,采取的血液供应机制。如果互助献血的比例无限扩大,甚至“喧宾夺主”,那无偿献血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它会导致本来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打退堂鼓,或者留着给自己亲友有需要时再互助献血,使无偿献血充满了功利色彩,背离了制度初衷。特别是,血贩做起卖献血证的交易,使互助献血误入歧途。 可见,贩血变贩证,当反思互助献血机制。既然互助献血具有合法性,是无偿献血的一项补充性制度,那么就有存在的必要性;有关部门须加快出台规范细则,以弥补互助献血制度的空白。特别是,用血机构应向无偿献血者尽到告知义务,说明血液用途,并主动接受献血者及群众的监督;应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奖善措施,以此激励更多人去践行无偿献血的善举。只有无偿献血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互助献血才不会“喧宾夺主”,真正做好“配角”。(张西流) |
来源:
燕赵晚报
关键词:贩血,贩证,献血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