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我的家乡在美丽河北丨乡韵:老鼓手

长城网 作者:张万年 2016-09-19 11:09: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咚,咚咚,咚咚咚....鼓槌飞舞,鼓声磅礴,家乡沉寂多年的牛皮大鼓,伴着乡亲们的笑语欢歌,又焕发出往昔的活力。

  在大鼓旁,坐着一位80多岁的老爷子,他是村里最早的鼓手。听着这些后生们敲出的鼓声,忍不住放下拐杖,拿起鼓杵,敲上一节。

  鼓槌挥舞,鼓绣如旗;鼓声刚劲,铿锵有力;鼓点紧凑,气势如虹。就如他坚挺的脊梁,更像追寻和谐盛会的鼓手......

  老人和这只牛皮鼓的渊源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在那还填不饱肚子的年月,社员(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壮力健,福寿康宁,也为了给贫苦、平淡的生活中增添点儿乐趣,都要在正月办会。

  我们村的人积极性都很高,却什么乐器也没有,真正的一穷二白。节目没法排,咋办呢?真是愁坏了......

  老人们一合计,还是“集资”吧!

  于是他们顶着风雪,在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挨家挨户地收玉米,凑钱买鼓。当时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什么玉米可收,难哪.....最终,大家还是从自己的嘴里省出些口粮,变换成钱,买了鼓。

  老人精心指定了四个壮小伙,走了一天一夜,从市里把这架牛皮鼓抬回了村。据说,大鼓进村时真是泼水扫街,犹如谁家娶了新媳妇似的。

  接下来的很多年,在老人和这架鼓的带领下,我们村年年办会。高跷、秧歌、舞狮……花样多、节奏好,远近闻名。在十里八村成了领军村、样板村......

  时移俗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入城打工成为了热潮,村里的青壮年每年初五六都进城去了。即使有在家待时间长的,也都是打打麻将、玩玩扑克。不良风气让老人看着就犯愁。有时看着这个被擦得干干净净的大鼓默默流泪......

  会停办了很多年,鼓也就闲下来。老人隔三差五拿出鼓槌敲上一阵。人们不由感慨说:“听!王家老爷子又在敲鼓呢。”

  那年,村里有人提出要把鼓卖了。老人急了,和那个人打了起来,最后撂下一句话:“这鼓谁的也不是,是小队的,是小队每个人的,你说卖就卖,不行!”拂袖而去。

  老人悉心保管大鼓,鼓槌上的红布总是新的,鼓身擦得干干净净,存放的时候上面总是盖着一块干净的红布。好像有那么一天,牛皮大鼓还会派上大用场似的......

  物随事变。在各级政府和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村里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村里秧歌队又成立起来,每天傍晚是村民活动广场最热闹的时刻。大鼓又派上了用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村里男女老少都扭动起来,真是好不热闹。

  浑厚而富有底蕴的鼓声,透出村民的激情与喜悦,透出村民对今天来之不易生活的满足。老人精神十足,每天都来这里坐一会儿。人们纷纷拿起手机给老人和鼓拍照,几分钦佩,几分尊敬......

  在全村人的心里,老人、鼓和今天的快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关键词:美丽河北,乡韵,老鼓手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