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驻村扶贫⑮——老贾驻村那些事
老贾,是东光县戈辛村的村民对精准扶贫驻村干部贾洪量的一致称呼。这个称呼,包含着实诚和信任。村民都说,老贾驻村这多半年,真干了不少事。 其实贾洪量并不算老,45岁的他是市委防范办的协调指导科科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单位领导克服重重困难,才把他派到戈辛村,承担起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农村稳定等驻村工作任务。 黑白走访浇地看泵踏实干 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底数。老贾驻村的头一天,就开始入户调查,建档立卡,重新核实,健全数据。可这个邻近县城只有3公里的村子,是个典型的空心村,绝大多数人家早上外出打工、上学上班,白天时大门紧闭,全村竟凑不到150人。等到晚上,外出的人天黑回来,一进家就把大门插得严严的,敲门就被狗追。117户的小村,楞是用了40多个日夜,才捞齐信息。针对贫困情况和群众座谈,他和工作组与镇村干部多次研究,找出了股份合作入股分红和光伏发电的脱贫路,并探讨土地规模流转…… 开春第一水,那可是土地的过年饺子。老贾全身心地扑在戈辛500多亩地里,一浇就是20多天,机井坏了,潜水泵坏了,老贾联系人修。乍暖还寒的三月,为抢农时夜里也不能停,他和63岁的村支书张玉江穿着大衣,半夜在村外边的泵房里看泵。水位变低了,两人就爬到悬空的支撑木上来回拉绳,移动潜水泵的位置...... 雨天抢收麦子,夜晚帮老人搬物回家,清扫马路,蔡印海老人突遇车祸,抢救时衣服沾满血……有这样一件件事叠加垫底,老贾这名字在村里越叫越响亮...... 现场对接创新方法解难题 美丽乡村建设,老贾实地走遍了戈辛村的每一个角落。哪条胡同怎么调整,排水朝向,什么地方搞什么设计,老贾许多建议被设计师采用后,别提多高兴了;村民广场拉土垫基,老贾一边发放统计路条,一边指导卸土位置;村里那处30多年的垃圾堆,挖掘机一挠子下去,臭味弥漫了半个村庄,老贾身上竟然与其一个味儿了;空旧宅基地清拆,涉及户家的杂树、旧砖,有人想谈条件,老贾和村干部一块做工作说,“现在帮你家不花钱清了,以后你自己盖房时,再清这个最少也得花几千”一想也是,得,清吧...... 村里最大的一块空旧宅基地要改建成绿地,牵涉5户,有村民反映以后再盖房怎么办?老贾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建议:地权还归本主,量出四至,村委会盖章,出具证明,说明这块宅基地东西南北到哪,多少米。以前是谁的,面积还属于谁;现在清理、绿化,种经济果树,在谁地上就归谁,村里只要环境绿化美化。大伙一琢磨,这法儿行。顺利签字,第二天就开始清拆,在农村最易起纠纷的宅基地难题迎刃而解。 精打细算心系百姓聚民心 戈辛是个纯农业村,没有集体收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全靠上级扶持。如何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其实就是花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修路、建广场、清垃圾、绿化植树、粉刷墙壁、安路灯、建公厕、文化墙......看着身边的一个个变化,一件件实事,村民们记到心上,化成行动:村里道路拓宽,占了谁家的地头,没事;墙壁粉刷,清理垃圾,自家的东西碍事了,主动挪走;垃圾清完了,但存放点还未建好,村民就提着桶、推着车到远处的指定地点倾倒......70岁的蔡会生说:“都是帮咱干好事,大伙心里高兴啊!”65岁的邵洪江常说:“这工作队跟咱亲人一样啊。” 村里活儿忙,有时来不及做饭,老贾就泡块面吃,赶上雷雨天停水停电,就饿一顿。热心的村民时不时送些青菜、大饼、合子过来。有天早上,老贾一开门,台阶上放着一盘5个还冒着热气的大包子,不知谁送来的。随后62岁的李俊凤大娘过来说:“我早上刚蒸的野菜馅肉包子,赶紧吃吧,看你都瘦了。”晒黑几圈的老贾总是偷着笑,意外“减肥”15斤呐! 勤于思考宣传鼓劲儿凝合力 在紧张工作之余,老贾专门建了个微信公众号《驻村那些事》,日志一样把驻村工作和建设过程的一点一滴都实录下来,准备留作资料将来搞村史对比,没想到影响越来越大,不但引来《沧州日报》“美丽乡村踏歌行”采访团,以“美丽乡村背后的美丽故事”为题在报纸上发了整整一版,还引来衡水兄弟单位前来学习交流;他写的调研报告和思考文章先后被《沧州日报》、沧州党建网和沧州组工简报刊发,县委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还在全县大会上专门提出表扬。 |
关键词:驻村扶贫,老贾,驻村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