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河北答卷”该如何打开?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假如,没有精确到人的脱贫措施,那么上级给出再多的惠民政策、扶贫资金,都会水过地皮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的论述,“扶贫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而是要一级一级的官员沉下去,各司其职,找到那个贫困的同胞,如果他住山里,帮他种能挣钱的果树;如果他住水边,帮他联系鱼的销路。”那么,具体到河北而言,精准扶贫该如何打开呢? 实现精准扶贫,须建设一支扶贫铁军。许多地区扶贫屡屡不见成效,并不是扶贫路径不对,而是没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造成扶贫措施悬空,群众得不到实惠。试想,即使扶贫政策都对路,但没有强力执行,贫困面貌能得到改观么?可见,实现精准扶贫,需要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扶贫铁军。这就要求精准脱贫驻村干部深入农村,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带着感情与困难群众沟通,不应付、不敷衍,确保每一项扶贫政策都落到实处。 实现精准扶贫,须搭乘网络快车。精准扶贫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只有路径对头、措施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当前而言,互联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最重要的增长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预言,“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将在中国的GDP总体增长中占据22%的份额。”显然,实现精准扶贫,须搭乘网络快车。比如一些贫困山区资源丰富,推动“农业+电商”,既能克服农村地区土特产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能丰富市场供给、推动产业升级,如此岂不一举两得? 实现精准扶贫,须善用扶贫搬迁。无须讳言,当前我国有很多贫困人口居住的地方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或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搞开发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假若,强行搞扶贫开发,很容易既加大扶贫成本,也破坏了环境,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实现精准扶贫,也须善用扶贫搬迁,把生态环境较差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异地安置。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授人以渔”,培育特色产业,培训困难群众的实用技能,最终实现异地脱贫。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十三五”期间,河北有480万贫困人口,需要摆脱贫困。这是河北必须要完成的硬指标。而要做到使命必达,各级政府既需要在战略方面,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也需要在战术层面,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永不褪色的扶贫铁军,将“网动力”转化为扶贫动力,善用异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精准脱贫,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河北答卷。(薛家明) |
关键词:精准扶贫,河北,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