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自行车”缘何不“便民”
作为城市绿色公交的补充,便民自行车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方便市民出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意义。然而,这道昔日城市亮丽风景线,目前却成为很多城市的“鸡肋”。在省会石家庄,车辆、网点规模至今仍停留在2013年初建时的状态,不但车辆租借率无明显提高,而且租车卡办理点还在缩减。(8月31日《河北日报》) 河北石家庄便民自行车遭遇推广窘境,几年来发展缓慢,昔日亮丽风景线成了城市的“鸡肋”。推广便民自行车是方便群众出行的有力举措,更重要的是把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当中,这样一个好的措施却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原因何在?记者调查发现,便民自行车难以得到推广,主要存在网点分布不尽合理、办卡难、还车难、路况条件差等方面的原因。 分析这些因素,最根本的还是服务有待跟进和提升。比如网点分布不合理问题,有关方面在网点规划上,应当深入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居民的出行习惯、出行线路,使群众“就近可取、就近可还”。关于办卡难的问题,有网友提出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和公交卡通用,实现资源共享;关于还车难的问题,智能系统停电、没有还车位等情况,都反映了便民自行车在管理、维护方面还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 便民自行车作为群众出行方式的一种补充,要在城市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关配套服务必须跟上,就是要在“便民”上下功夫、做文章。与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驾等出行方式相比,自行车是最环保的,但是不适合太远的距离,比较适合近距离出行。如果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群众可以选择多元的出行方式,比如骑便民自行车到地铁站,然后再乘地铁出行。从取还车的便捷度看,全自动智能系统确实方便,一些网点遇到还车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便民自行车没有有效流动起来,在自行车数量和车位数量配置上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出行习惯等因素,在一些网点也可以增加人工服务作为补充和过渡,以缓解当前智能系统运行的不足。 再好的措施群众“不买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便民效果。希望有关部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便民措施“活”起来,让便民服务更便民。(江全) |
关键词:便民,自行车,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