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文物 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8月17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听取了有关部门和遵化市关于清东陵半年多两次被盗情况的汇报,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赵克志指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抓好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不辱使命、守土有责,不断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8月18日《河北日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东陵半年之内两次被盗,引起省委领导关注,虽然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却给全国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地都兴起大兴土木的建设高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一方面散落各地的文物古迹保护岌岌可危,一座又一座的古村落相继“消亡”,一个又一个文保单位被“误伤”和“偷拆”,另一方面则是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滞后和事后惩戒不力,破坏历史文物的行为常常只能得到舆论谴责,最多罚款了事,导致历史文物保护的法规很难唤起人们内心的敬畏。 一个家庭,如果缺少老人,就会缺乏温暖度和亲切感,同样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如果缺少文物,就会缺失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我们常说“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它见证历史沧桑,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标识,不管是古墓里的一个物件还是一段古城墙上的一块砖,都承载着历史印记,留住它们就是延续文化的血脉,就等于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因此保护好文物也是“政绩”。 遗憾的是这种“政绩”在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中却被忽视和漠视。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过:现在每分钟都可能有一位老艺人、一门手艺或一首民歌消失,每秒钟都可能会有一幢老房子被拆掉。有资料显示,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仅2014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即接报在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违法建设等案件81起,绝大多数为法人违法案件。一些偏僻地方文物被盗也时有发生,散落各地的文物古迹危如累卵。这样的结果不仅对文物缺乏敬畏之心,也是政绩缺失的表现。在一些地方,宁可大笔投入现代文化设施建设,却没钱用于文物修缮、保护,GDP崇拜已然压倒了历史文物的价值,对文物的保护往往滞后和虚弱。 文化设施建设可以依仗财力,历史文物却无法凭空制造,而缺乏历史文物的支撑,一座城市有无文化底蕴将十分可疑。我们的城市需要有血有肉的历史,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文物,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各地应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把文物保护纳入官员考核范围,要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人防技防力量,有效堵塞各种漏洞,要严防文物被盗事件发生,对毁坏文物的要依法严惩。保护好文物应成为各级政府的担当和责任,唯其如此,中华文明的薪火方能传之久远。(魏金改) |
关键词:文物保护,中华文明,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