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到基层讲党课得学会“三种语言”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高永维 2016-06-23 08:29: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6月19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我到基层讲党课”培训班开班,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邀请省内专家为400名党员志愿者作专题辅导。“七一”前后,接受培训的400名党员志愿者将深入全省各县(市、区)宣讲“两学一做”。(6月20日《河北日报》)

  党课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也是思想建党原则在党员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火如荼之际,河北省开展“我到基层讲党课”活动,由党校和高校教师、机关党务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及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志愿者,坚持“送党课下基层”,这对于传播信仰之火、固牢理想之根、解除认知之惑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这种讲党课的形式虽然很好,但是要让基层党员更好消化吸收,要切实解决基层党员在理想信念、党的意识、宗旨观念等方面的根本性问题,“我到基层讲党课”就绝不能是走过场,就不能是简单地当完成任务,而是必须要用心备课、用情去讲、吸纳意见,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好“三种语言”。

  第一种是“理论语言”。400名志愿者是从全省优选出来的,肯定是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甚至一些人还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这是讲好党课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不过仅仅有基础还不够,去基层讲党课具体要怎么讲,遇到基层党员提问该怎么答,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不仅每个人要认真备好课,而且还要进行集体备课,不同的志愿者人群要交流碰撞,这样才能在下基层之前,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才能将“理论语言”掌握的扎实,而不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对“理论语言”运用不熟,在讲课的过程中出现尴尬。

  第二种是“地方方言”。这里所说的“地方方言”,不是说要志愿者学习当地的土语,而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基层党员听得懂的话。李保国教授在为农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时,将一些生硬的理论术语编成了顺口溜,这样农民就能够记得牢、学得快、用得好。要讲好党课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部分基层党员文化水平不高,如果只是生硬刻板地单纯讲理论,一些基层党员难免就会坐不住也学不好,因此必须要把理论知识变为大多数党员能够听得懂的话,这样的党课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第三种是“鲜活讲述”。一堂党课下来,如果全部是干巴巴地念稿子,这样的党课索然无味,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党课其实照样可以讲得鲜活生动,这就需要授课者掌握鲜活的讲述方法,一方面可以用PPT课件和视频来辅助讲解,一方面要多讲述一些对主题有帮助的案例,再一方面可以适当和听课者进行互动,这样课堂就活泛了起来,所讲授的知识就会做到“润心细无声”。

  掌握“理论语言”让讲课“不跑偏”,掌握“地方语言”让讲课针对性强,掌握“鲜活的讲述语言”让讲课易吸收,然后再及时听取听课者的意见,不断对所讲内容修改和完善,这样“我到基层讲党课”方能见成效得实效。(高永维)

关键词:基层,党课,两学一做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