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名字刻在百姓心里才能不朽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有一种人为了“流芳百世”的痴心妄想,或是著书立说,或是撰文刻碑,折腾的厉害,企图获得“不朽”殊荣。但事实是还不等这些人离世,或是刚刚离世他们著的书,立的碑就顷刻间崩塌,“不朽”的黄粱一梦也随之灰飞烟灭。 与此相反,还有一种人从未著过书,更没有立过碑,但他们的名字历经百年、千年之后还被百姓们挂在嘴上,记在心里,靠的仅仅是普通百姓自发的口口相传。 前一种人处心积虑,整天想的是如何让生前的“辉煌”延续下去,让百姓“记”住他;后一种人则是泰然处之,毕其一生让普通百姓得实惠,让别人过上好日子,两种人本质区别就在于为了谁。 为了个人,不管著了多少本书,刻了多少碑文都无法打动百姓的心,纵然这些书、碑文摆在人们眼前,也是毫无用处,都将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为了百姓,即便是没有传世之书,人们也会从内心深处念念不忘那些有恩与他们的人,靠着口口相传的“笨方法”就能让那些人流芳百世。 这就是百姓“口碑”的巨大魅力和力量。书和碑文都是自然物质,难逃风吹日晒,甚至是人为破坏的命运,它们所记载的内容也会随之消亡;百姓“口碑”则是在人的心中,只有人类得以延续,就永远不会消失,把名字刻在了百姓“口碑”上,也就得到了流芳百世。 谁能把名字刻在百姓“口碑”上?只有百姓自己,没有他人!这个过程是自发而为,是有感而为,是百姓们对那些真正为他们做好事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把名字刻在了“口碑”上,也就证明了一个人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和爱戴,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过了多久这种情感都不会有一丝损耗,刻在上面的名字永远都不会掉色和磨损。 能够让百姓们自发把名字刻在“口碑”上的人,一定是那些毕其一生让普通百姓得实惠的人,是和李保国教授一样,用数十年把荒山变为宝山,让穷山沟变为花果山的人。这种情感的真挚和热烈,足以让与他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他的名字也就被刻在了百姓们的心头,上了百姓们的“口碑”。 李保国教授的名字,已然成了一座丰碑,矗立在在巍巍太行之上,屹立于百姓们的心中,过了百年、千年也将巍然挺立,因为他的名字被百姓们刻在了心里。(侯宝中) |
关键词:李保国,太行新愚公,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