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管闲事”救女教师该不该鼓励?
背景:几天前,青岛一名女教师在公交站附近,突遭一名陌生男子拖拽。该教师惊恐万分,几度朝路人大声呼喊“我不认识他,快救救我”,但车站附近的成年人无一出手。最终4名放学准备回家的初中生挺身而出,组成人墙挡在陌生男子与女教师中间,并让周围人拨110报警,歹人才落荒而逃。 京华时报发表汤嘉琛的观点:报道中有个细节:一名见义勇为的初中生起初以为当事双方是情侣在吵架,但经仔细观察发现女教师感到很害怕,似乎确实不认识拖拽她的男子,于是决定与同学一起出手相助。与那些视而不见或仅选择围观的成年人相比,这几位小英雄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在“要不要管他人家事”这个问题上没有纠结太久。在欧美国家,别说在公共场所遇到女子被强行拖拽,即使听到疑似邻居责罚小孩的声音,人们也有可能报警。我始终觉得,中国人心中的善意并不少,但在“要不要管他人家事”的问题上,我们确实更纠结,甚至有些担心“好心没好报”。其实大家不妨想想:如果真是误会一场,出手相助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万一当事人真需要帮助,而自己选择旁观,悲剧就有可能发生。鼓励大家多关心他人、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鼓励每个人都莽撞、冒失地当“英雄”。见义勇为也是需要智慧的,遇到他人呼救的情形,冷静地分析形势,采取有效的攻防策略,最大限度地鼓动周围的人一起施以援手,更容易真正把“闲事”管好。 小蒋随想:这事又让我想到某些地方的管理者以“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为由,拒绝向英勇牺牲的少年颁发见义勇为证书与称号。说实话,一想到这种名义上是保护未成年人、实际对社会正义向善副作用极大的“违和”决定,就如鲠在喉。如果本例中挺身而出的初中生只是一个人,又不幸被歹徒所伤,会不会重蹈“小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覆辙?一些成年人确实“成熟”,但这种“成熟”是建立在见识或听闻了一系列“好心没好报”、“少管闲事为妙”的实例的基础之上,这种世故与冷漠对社会是喜是忧?一些青少年为何敢挺身而出,是因为他们确实“单纯”,他们的义举纯粹是出于人性善良的本能,这何错之有?如果“管闲事”总要面临被讹诈的风险,倘若某些判决还存在“若非你肇事,干嘛管闲事”的混账逻辑,假使成年或未成年的见义勇为者以及其家属得不到应有的褒扬与抚恤,假如“好人法”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人们怎么可能“心无旁骛”地管闲事?此外,上文的另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就是在“勇为”的同时,要学会“智为”,救助他人并保护自己,需要机智与技巧,这很值得培养。 大学校长“个性”出彩,更要有使命担当 背景:这几年,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他的言论受到不少网友推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争议。他被称为“愤青教授”“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长”。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特立独行,勇于改革;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哗众取宠,热衷炒作。 新京报发表曹旭刚的观点:从个人利弊得失考量,一个大学校长只有尽可能地融入到集体面孔中,才可能“如鱼得水”,抑或规避“不应出现的风险”。但从理想角度审视,作为执掌高等学府的掌门人,倘若谁都是一副“学官”气派,又如何能指望其领导的大学,能够“兼容并包,自由开放”?不能说,像郑强这样的“个性校长”就一定是成功的;也不能说,诸多“学官”大学校长就一定是失败的,但相比“学官”校长,让“个性校长”成为潮流,更有利于办好大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毕竟,“个性校长”的个性,多少会在大学事务中得以体现,同样,“学官”校长的“官架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的方方面面。郑强主持贵州大学的功过有争议,但这不妨碍公众对于大学校长“个性面孔”的呼唤和喜爱。不同的大学,就该拥有不同的精神气质,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气质的塑造,至关重要。 京华时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拼接不同人眼中的郑强形象,便能逐渐接近真实的郑强。比如,他幽默有趣,极其健谈,“没有架子,真实”,他善于与学生打交道;比如,“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校长信箱写信,甚至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这样的校长自然讨学生喜欢。从郑强身上,我们应该看到大学校长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有开放精神。有网友感叹非常羡慕贵州大学的学生,也对郑强佩服得五体投地,原因在于他在大学四年里居然不知道校长是啥样;比如,有开拓精神。如果一个校长混日子,不敢改革,不敢得罪人,也不敢有任何创新,即便他被师生称道,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从蔡元培、梅贻琦到朱清时、李培根,这些校长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有教育家的特质,不是汲汲于名利的官僚;他们都有追求有抱负,也都在能力范围内做了事,留下了东西;这就够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校长,励精图治,问心无愧,足矣。 小蒋随想:西方国家的大学私立的较多,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钱”,因而对校长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的要求较高,加上“教授治校”思维与机制,西方国家的校长一般没有“官气”。而我国的大学多数是公立的,是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多是行政任命而来,“仕而优则学”的校长不在少数。公立大学吃财政饭,带来僵化与惰性,行政化令高校遵循长官意志,这些都影响着国内大学校长的脾性与作为。所以,国内出现个别有个性的、敢说话的大学校长,一些人就觉得新奇,这打破了人们印象中对高校领导“四平八稳念报告”、宛如老干部的印象。郑强确有一些言论引发争议,比如他说“为什么中国空姐要有研究生专业,不就是推个车倒个饮料吗?”“为什么天上倒水的就要比地上倒水的好看?”对媒体而言,这就是炒作题材。对贵州大学的学生而言,则更看重“有问题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以及“校长很真实,没架子”。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校长应该为学生与老师服务,校长权力蕴含义务、更该有使命担当。 |
关键词:女教师,初中生,英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