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成为民俗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
近日在衡水湖畔举办的衡水市民俗文化节暨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将各类非遗项目、民间传统技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等182项民间技艺绝活集中进行了展演展示,冀派内画、武强年画、阜城剪纸、民族乐器等争奇斗艳,好戏连台。3天时间吸引了8万人次参观,浓厚的民俗生态文化成为衡水一张亮丽的名片。 (5月16日《河北日报》) 提起文化产业,我们常常感叹美国的电影、法国的时装、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因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都为本国赢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想不到在我们身边的衡水,其民俗文化产业也相当了不得,到目前衡水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非遗项目22项,市级非遗项目42项;有3个县先后荣获河北省文化十强县;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15个;全市民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53%,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其中,冀派内画从业人员已达10万多人,年产值15亿多元。 这些数字很是令人惊讶,衡水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在河北的11个地级市中经济实力经常垫底,没想到鼻烟壶、剪纸、年画、民族乐器等,这些民俗文化竟给当地带来如此丰厚的产值。那么衡水是怎样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呢? 首先是创新。文化不像祖先们遗下的古董,可一代一代以基本不变的物质形态传承下去,而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市场接轨,从而延续生命和活力。比如武强的年画,正是在不断创新当中融入了现代元素,才将年画打入国际市场,该县与年画相关的文化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 其次是整合。民俗文化产业过去多是一家一户、一村一店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作坊,缺乏科学规划,没有规模效益,竞争力弱。为了走出这样的怪圈,衡水市协助企业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及多家外省出版社联合开发年画连环画,还与影视公司合作,并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年画出版社和全国第一家专题年画博物馆,去年,博物馆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来可观收益。立足本地传统民俗文化,整合产业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如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园、华日青铜艺术产业园、青竹美术画材产业园、饶阳民族乐器产业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创新,民俗文化产业就会陷入简单重复的竞争,而简单重复的竞争,又进一步窒息了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产业活力也会进一步枯竭。在国内,也有些地方做得不错。比如潍坊,为了将传统的风筝文化、木板年画传承并发扬光大,潍坊市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文化以旅游为推介,旅游以文化为内容,相互促进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创新是民俗生态文化发展的灵魂,“创新”成为衡水民俗文化产业的源头活水,让民俗文化大放光彩。(魏金改) |
关键词:创新,民俗文化产业,衡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