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建军:每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韩春雨”
这几天,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红了。他研发出了基因编辑新技术NgAgo-gDNA,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上,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为什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一位毫无名气的副教授,在学校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做出的研究,却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等大学?究竟是什么加速韩春雨理想、才华和创造的生长? 心灵的所向披靡——甘于寂寞与清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创作这样,做研究也是如此。学校原本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他申请换成58平方米的住宅,竟源于旧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分钟自行车车程的便利。他说:“够用就好。”再看实验室,他坐在实验室一个短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上,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着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为搞科研,他欠了原料供应商30多万元。即便这样,韩春雨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苦。用世俗的眼光看韩春雨,他很傻很清贫。但超乎寻常的简陋环境,超乎寻常的淡泊名利,这种精神上的富有,又有几人可及。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西南联大时,那一群在战火中迁徙的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当然,我无意拔高韩春雨的价值与意义,这些只是真实的他。 专业的矢志不渝——守好一亩三分地。雨果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科学的巨人、文坛的巨匠,正是因为心无旁骛,矢志不移去做好一件事,才得以成了历史上的伟人而名垂千秋。韩春雨坚持科研工作者的底色,守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搞科研目的要单纯一些。”“做这个课题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进行过大量的思考,因为我知道世界上肯定有顶尖的实验室在关注这个科学问题,跟他们比,我们的设备、人力和财力都弱得多,所以我要做得比他们更原创、更聪明。”现实中,一些教授台上是学人,台下却是官人、商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半点儿科学精神。正是学术界的种种痼疾,让我们感受到韩春雨的可贵,自然生出由衷的敬意来。“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也正是这种非凡的十三年磨一剑的投入和专注,他才取得了科研生涯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韩春雨”,每个人也都有成为“韩春雨”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打磨自己,能否摆脱外界的诱惑与逼迫,坚守人性深处那些超越一切樊篱的追求。人的一生是不断打磨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不停地磨砺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淬火,在勤奋的熊熊炉火中锻打锤炼,自己的才华才会展露出来。 没有谁能挡住你前进的步伐,只有死亡和自己的懒惰。在人生旅途中,也许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每个人应想到这是自己人生的一笔财富,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已经把自己打磨成一颗脱颖而出的珍珠了。如果没有,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沮丧、自暴自弃,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制度僵化,伯乐难求……如果上天没有给你最好的机会,那就像韩春雨那样把自己打磨成一颗珍珠,因为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
关键词:韩春雨,基因编辑新技术,河北科技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