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助京津冀共奏“十三五”凯歌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转型升级篇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制定了9个方面的重点发展任务,其中包括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的关键手段,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作,三地合作孕育着诸多机遇,产业的重新分工和布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势必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做好产业承接和互动合作,就能实现“三赢”。 当前,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加,粗放式的发展再也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在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拐点,如果能够抓住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完成蝶变,将在“十三五”的开局阶段占得先机。 因此,这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由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向注重效益和含金量转变,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的道路。新常态充满挑战,对于河北的钢铁、玻璃、水泥等产业来说,无疑是经历了严寒的“冬天”,有的大面积亏损,有的奄奄一息,濒临破产;当然,新常态也充满机遇,谁能扣准时代脉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谁就能在发展中掌握主动,就能在转型升级中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 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就必须做到破立并举。要敢于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大刀阔斧地砍掉“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工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充分涌流,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让“大老粗”产业更有内涵,让老牌工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还要找准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旅游、金融、文化等文章,主动适应新常态下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在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细化服务类别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还要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加快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由农产品供给向生活休闲、旅游度假、文明传承等多功能的拓展,让农业充满科技和创新的“味道”。 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京津冀三地的共同目标,是推动经济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常态下,必须主动寻求改变,顺势而为,遵循好“大逻辑”;同时,还要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加强联动,“三地一盘棋”,大力实施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广工程,共同做好“如何更好发展”的答卷,那么,京津冀三地必将在“十三五”时期携手迈入全面小康。(郭雪营) |
关键词:转型升级,京津冀,十三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