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调整心态,何必让“年关焦虑症”困扰自己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2-06 08:28: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到了年终岁尾,一些医院的心理诊室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面孔。不如同学混得好、年终评优没评上、春节放假的“人情债”,让他们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烦恼、兴趣减退等状况,有的医学工作者把这些称为“年关焦虑症”。据报道,同学聚会之后,其中一位30多岁的男子得知当年不如自己的同学当了老板,一直情绪低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都说不了几句话。心理医生诊断:男子是在同学会上受了刺激,得了“年关焦虑症”。

  患上“年关焦虑症”多是“自讨苦吃”

  现实挤压下的心理失衡

  同学聚会原本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却异化为一个炫富、攀比和吹牛的竞赛场。这边厢,有的人财大气粗、风光无限;那边厢,有的人自惭形秽、怨天尤人;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当下,那些“钱袋满当当”的人们千方百计地赢取他人的尊重与社会认同;那些物质匮乏的人们则成为落魄者和无能者,承受挫败感和失落感。

  在社会流动迅速的当下,同学在生存生态上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同学聚会是为了保持联系、维系情感;然而,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当下,同学聚会已经异化为名利场。情感关系功利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同学聚会走调、变味。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人们往往利用消费上的差异,来建构不同群体、不同社会阶层的界限。昔日一起学习的同学们,或许当时在经济条件并没有鲜明的反差;现如今,有的人衣着华丽、一掷千金,有的人却过着并不体面的生活;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不可避免会让一些人产生“年关焦虑症”。

  毕业后各奔前程,有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功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面对完成了人生突破的昔日同窗,原本应该为他高兴和自豪的同学为何会患上“红眼病”?匮乏的资源、激烈的竞争,让许多人渴望“争上游”、竞争心炽盛;而向上社会流动渠道并不够畅通,对于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幸运儿,人们难免会戴上“有色眼镜”。

  缺个好心态

  对每一个人来说,年终评优,以及当老板或当大官,只是作为一年或一生的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决不能因年终没有被评优,就认为自己一年白干了,更不能认为没有当上老板或大官,就认为自己一生白过了。再说,年终评上优者,以及能当上老板或大官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要比没有评上优者更优,肯定要比没有当上老板者或大官者付出的更多;更何况,人的能力也有大小之分,社会分工也有三六九等。

  试想一下,年终不可能大家都被评为优,即使你评上了优,也还会有人而且是大多人都评不上优;再试想一下,一生中不可能人人都能当老板和都当大官,绝大多数人都与你现在一样,甚至还有很多人不如你。

  当然,一年的辛辛苦苦工作,如果年终能得到嘉奖,定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一生的努力奋斗,如果能当上老板或大官,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事。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因此,对年终没有评上优,以及一生中没有当上老板大官者,还是应当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多找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而不该怨天尤人,更不该愤愤不平,从而焦虑、抑郁、恐惧、烦恼、兴趣减退等,甚至得了“年关焦虑症”。

  所以说,如果因年终没有评优,或如果因一生中没有当上老板和当上大官,就怨天尤人和愤愤不平,除了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评价外,关键还是没有一个好心态,缺了一个好心态。

  调整心态,应对“年关焦虑症”

  学会自我调节

  这里说的自我调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上的自我调整、自我疏导与宽慰;二是通过一些积极健康的外部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的焦虑情绪。别人比自己“混得好”,说白了就是他现在比自己更有钱,住的是大房子,开的是好车,但是他未必就比自己更幸福。我们与其在严重的失落感中暗自郁闷悲伤,不如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或者是向对方学习,在工作生活中付出更多的努力。至于说因为春节期间人情往来、应酬太多而产生焦虑情绪,也完全可以通过减少应酬,把人际交往简单化来排解焦虑。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来转移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注意力,避免钻了牛角尖,进而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期间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好像我们的生活被一下子从一个熟悉的频道换到了另外一个频道,会给人带来种种不适应,所以有意识地做好心理准备,进行心理调节,才会避免“年关焦虑症”,让我们的春节过得平安而愉悦。

  需要三管齐下

  现有社会评价体系中,往往以财富、地位、物质作为衡量成功的坐标,偏于物欲的评价体系之下,一些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的,就容易觉得压抑和焦虑。因此,建立正确的全面的社会评价体系,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成才渠道,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社会氛围,是缓解“年关焦虑症”的首要药方。

  与此同时,要加大心理疾患的社会救助。长期以来,我们对“年关焦虑症”等心理疾患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不是病”、“无须治疗、慢慢就好了”的认知误区,导致社会焦虑病情日趋严重。针对“年关焦虑症”等情绪不良反应,全社会要加大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援助力度,在学校、社区建立心理辅导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最大程度调动个体的潜能和乐观情绪。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要进行专业人员的危机干预和医生的配合治疗,最大程度上减少和杜绝“年关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产生伤心绝望乃至“伤人伤己”的恶果。

  此外,提升“年关焦虑症”患者的“自愈”能力更为关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社会的重压和人生的挫折面前,我们要尽量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还要有一个全面、达观的人生态度。当受到负面情绪侵扰的时候,不妨向家人朋友或专职机构倾诉,不要淤积在心里,使之成为一碰即炸的“地雷”,也不能讳疾忌医;遇到自己一时无法克服的困扰,尝试向外界求援,逐步加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唯此,方能走出心理误区,驱散抑郁的乌云,迎接崭新的生活。

  没必要夸大“年关焦虑症”

  逢年过节,媒体上总少不了这症那症的,“假期综合征(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但仔细揣摩,总有庸人自扰之嫌,而发达的社交媒体又把这种矫情四处传播、无限放大。辛苦了一年,过年就是要给身体和心灵一个休憩的机会,感受浓浓亲情,不该被各种“症”扫了兴。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严重者患得患失、郁郁寡欢,长期淤积可能成为心理疾病,又无法自我调节;而轻微者虽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能坦然面对现实,或者以自嘲化解,甚至将攀比心化作动力。春节把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相互对比,各种吐槽和焦虑就来了。

  因此,别把“焦虑症”和春节简单地扯在一起,更不能给春节贴上“症”的标签。春节只是提供了一个让人焦虑的时机,人们的“焦虑症”早就存在。那种看不得同学当老板的人,平时也少不了焦虑;那些能坦然面对自我、调节情绪的人,在高官和富豪面前也不会有太大失落,即使吐槽也不一定是焦虑,而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而已,不必太当真,更不必夸大“焦虑症”人群。

  一部分人有心理疾病是事实,那就及早治疗,别等春节受折磨。专家也好,媒体也罢,应保持一份理性,切莫人云亦云。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焦虑症”只是一种吐槽,宣泄完情绪,年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了,哪有焦虑的闲心?

  (据新华日报、西安晚报、北京晨报、红网等)

关键词:年关焦虑症,心态,社会评价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