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刻意强化隔代教育的无奈感
导语:“全面二孩”时代即将到来。两个孩子谁来带,成为众多年轻父母的焦虑点之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育孩子的重担将不可避免地落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隔代教育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公众有什么看法?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的隔代教育情况普遍。 切莫轻易否决“隔代教育” 当下的“爷爷奶奶”群体,都是以60后为主,这一代中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文化程度低”“溺爱孩子”“观念落后”的标签早已经不能随便贴在他们的身上了。相比自己80、90后的年轻子女,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在育儿方面更是积攒了大量的经验。 科技的发展与便捷,对于50、60甚至是70后的“爷爷奶奶”来说并非高不可攀,只需要一台智能手机和微信等通讯App,便可以实现三代人的跨域对接。这样,年轻父母便可以在专注工作的同时,借助“科技之眼”对隔代教育的不妥之处及时纠正。 与其将“隔代教育”视为社会性问题穷追猛打,倒不如看作是现代化进程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隔代教育,不仅让祖辈们丰富的育儿经验和阅历启发懵懂的幼儿,更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孤单,借助新媒体的跨域传播,孩子照样可以在隔代教育中茁壮成长。(刘泽溪) 没必要刻意强化纠结感 无论是站在教育学还是社会学的科学层面审视,隔代教育都不是一个绝对恶的教育模式,不能在强调亲子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肆意贬低贬损隔代教育。理性的做法是既注意到隔代教育中的问题,也重视其中的积极作用,使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无缝对接,共同发挥教育孩子的重要功能,让二者互补而非对立,进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要看到,隔代教育尽管有溺爱等问题,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传承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动等。老年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分担本应属于社会职能的一部分负担——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福利化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另外,在教育理念上,老年人喜欢按经验行事,年轻人相信科学,老年人注重生活照顾,年轻父母注重智力开发,这些未尝不是可以进行有效互补的。 国家有其发展阶段,在当前和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隔代教育仍将是国人无法回避的选择。“隔代教育”的弊端需要正视和尽量克服,它积极的一面也要如实宣扬和充分利用。加强引导,辩证看、务实办,才能避免公众情绪走向偏执。(朱四倍) 不妨取长补短,认真面对 积极寻找解决之法 首先,年轻的父母必须加强亲子教育,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子女多接触,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光,与孩子多谈谈内心的感受,接近双方的距离,增进亲情;其次,祖辈们既要发扬“隔代亲”的优点,也要尽量避免“隔代惯”的弱点,要对孩子进行正面影响:大方、豁达、尊敬长辈、爱护弱小等;再次,要杜绝溺爱现象,让孩子多动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他们能早日养成自主自立的能力;最后,祖辈们不要以为自己比年轻有着更多的育儿经验,便听不进年轻的劝告倚老卖老,要与时俱进,改进自己的观念,学会科学育孩,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为下一辈分忧解难,增进家庭和谐。 总之,隔代教育不可避免,我们应当坦然地接受,勇敢地面对,充分发挥祖辈育儿的长处,摒弃其中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为新一代的培养而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林日新) 需扶持幼教 新闻报道中说,有42.5%的受访者提出,希望专门立法为年轻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儿假期。育儿假期的确能解决一定的时间问题,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认为,育儿假期化解不了养育孩子的焦虑,却有可能加剧另一个社会问题——就业歧视。我们知道,假期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国家规定,更是雇主与被雇佣者的平衡。假期诉求太多,尽管有法律保护,雇主肯定会变着法的另觅贤才。结果还是个人的损失。 说到底,无论家里有几个孩子,只要父母双方不能够抽出一个人全职去带,交由别人带看就是唯一的选择。而化解隔代教育的焦虑,目前看来,最便利最科学的方法不是改变父辈观念,不是提供更多假期,而是社会提供更多的早教资源。这种资源必须优质到能满足年轻父母的期待,也需要廉价到让普通父母可以承担。当前咱们公立幼儿园挤破头、私立幼儿园价格涨上天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否则,这种焦虑将会长期存在,注定无解。(周龙) (据京华时报、湖北日报、红网等) |
关键词:隔代教育,焦虑,全面二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