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语言·道德
●储瑞耕 近年河北乐亭曾经启动公民“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评选。其中:说脏话粗话、破坏公物、公共场所吸烟、乱闯红灯、乱扔垃圾、车辆违章乱停乱放、宠物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列前十位。正是在努力克服和消除这些“不文明”的过程中,乐亭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2016年新年前夕有一条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湖北利川一位小学生在给市委书记写一封信的语文作业中建议,让公交司机少说点脏话,作文中罗列了一些“大人的脏话”,确实足以令天下大人脸红心跳。 这条新闻之所以值得人们注意,我想主要在于:其一,小学生点出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如今包括司机在内的大人们“口德”方面的毛病确实不小;其二,问题由小学生提出来,理应带来更大的社会反响,有道是“孺子可教”,如今“孺子”反过来“教”大人了,我们的大人们应该怎么样呢? “大人的脏话”,具有普遍性,绝对不是湖北利川才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听到见到多少人出言不逊,粗鲁蛮狠?稍有矛盾就恶语相向的事情几乎比比皆是,记得北京等地的商场里还曾出现过老人当场被气死的事情;司机中流行着一种叫“路怒症”的怪东西,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开车过程中,稍有不顺心顺意,立马粗话、脏话相向。也有因为一句脏话引起拳脚相加,甚至拔刀相见,闹出人命来的。 所谓说脏话,说到底就是一种丑陋的不道德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孟之道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好包括语言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君子交绝而不出恶声”——到了绝交的地步也不会去说不好听的话;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持了这样的处世原则,人都不愿意被人用脏话来骂,那么怎么可以用脏话去骂别人呢?而“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声三九寒”,则是广大人民群众通常明白的道理。 “少说脏话”实在是道德问题上的基本要求、底线要求,按理说千百年来“温良恭俭让”等等的道德训教,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又集中搞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语言美”理当不应该成为问题了,但是可惜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也不可能几年十几年就彻底解决,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那么“当回事”来下功夫抓,也叫实事求是,因势利导,理应下功夫了。 事情反映在语言上,实质在人的道德水平上,涉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进而“善待他人”的道德问题。 道德这个概念,涉及许多方面和环节。比如从大处论,爱不爱国就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人的道德水平层次,更多更普遍的,还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 且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凡是道德层次比较高的人,一定是能够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通常都是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谦虚待人,彬彬有礼,与人为善,而且崇尚舍己为人,而绝不可能去损人利己,出言不逊;反之,那些遇事自私自利的人,只顾自己而无视他人的人,那些“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甚至用损人来利己的人,粗鲁野蛮,道德水平就一定低下。 文明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我们不妨从“不说粗话”“善待他人”认真做起。 |
关键词:文明,语言,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