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考研泄题有损公平,亟须找出治本药方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2-30 08:28: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2016年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26日到27日举行。27日晚,教育部新闻办在官方微博表示,接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将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国家教育考试刑事犯罪,绝不姑息。

  考研泄题伤了莘莘学子之心

  研究生考试泄题事件,今年又如期而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我辛辛苦苦奋斗了几个月,还不如人家一两天搞定。”正如考生吐槽所言,泄题事件让众多考生感到心寒,更伤了莘莘学子之心。

  为了整治多发的考试作弊行为,立法机关今年在制定《刑法修正案(九)》时,将国家考试作弊纳入刑法,旨在大力打击震慑考试违法犯罪行为。修正案已于11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明确规定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4类行为,可判处拘役、管制乃至最高七年有期徒刑。如此严厉的刑罚并没有阻止考试作弊,究竟是什么动力让考生和组织者以身试法?

  问题不在于法律不严厉,而在于考试利益的巨大诱惑,蒙蔽了考生双眼。考生都具有大学学历,受过高等教育,不是法盲,《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于作弊处理轻则警告,重则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三年。修正案考试作弊犯罪规定,今年还被特别印制在准考证上,并张贴在考场醒目位置,牢狱之灾依然未能阻止蠢蠢欲动的不法之徒,反映出作弊考生公然失信,法治观念极其淡薄。如果把这样的考生招进院校深造,能为国家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考试作弊损害社会公平公正

  让这么多莘莘学子“哀莫大于心死”的,或许就是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开考前被曝英语考题泄题,紧接着曝出管理类联考试题、政治试题甚至西医综合等均出现泄题情况。事实上,今年十一月刑法修订案已经将考试作弊纳入判刑范围内,每一位考生的准考证右侧均印着这一规定,然而这些却并未起到任何威慑作用。昨晚,教育部有关部门在接连接到举报后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表示坚决打击组织考试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并且要求认真核查试卷,对作弊考生严肃处理,强化复试考核。尽管如此,研究生考试真正的公平却还是很难保证。

  我们不曾想到,这考试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条利益链条,不惜用金钱拉拢和腐蚀内部人员,考试泄题俨然成为产业化。从国家严密的出题,被内部人员泄露出题目卖给机构,一些机构再找“枪手”做出答案卖给考生,已经形成了一条或者多条紧密的合作利益链条,他们在其中牟取非法的利润,从而使得国家级考试不再是选贤任能,而变成了一种形式。这不仅是对诚信应考的考生的不公平,更是对国家考试的一种蔑视。

  自从古代科举考试开始,我们的考试舞弊、泄题等现在层出不穷,现如今各种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国家级的考试也泄题非常严重,每次考试都会有泄题、漏题的,难道说我们的有关部门没有严查么?不,相关部门尽管承诺追查,却迟迟不见下文,最后不了了之。不得不说,考试泄题事件一再冲击社会底线、损害着社会公平,这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堵住泄题漏洞需多方发力

  从内部下手

  纵观这些年来的考试作弊事件,不难发现,这些舞弊丑闻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与相关部门现有监管体系的缺少和不足有关:正常的考试规范、纪律执行不力,考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利益粘连,然后内外勾结,沆瀣一气。譬如,2012年考研泄题事件的原因,就是湖南省考试院下一名科长在清点试卷时偷取一份,并将复印件卖给犯罪团伙。

  针对此次疑似泄题事件,虽然教育部及时报送公安机关调查补救的做法值得点赞,但倘若仅靠追究作弊者的刑事责任,就指望刹住目前这股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目前来看恐怕难以实现。因而,有关部门还应切实正视问题,彻查泄题事件的根源,及时向利益受损的考生道歉,并做好相关补救措施,维护好国家考试应有的公平正义,并以该事件为契机,完善好现有监管机制和体系。

  呼唤考试安全防控升级

  我们常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如能防患于未然,岂不更好。当前,各类考试中均有试题保密的相关规章,但之所以泄题事件仍时有发生,要么是因为各类考试中的试题保密制度存在漏洞,要么是保密制度执行存在偏差。如果是保密制度有问题,那就有必要及时修正完善相关制度,从制度上封死泄题作弊的空间;如果是执行问题导致泄题,那就要进一步规范试题保密流程,严肃试题保密制度的执行。

  《刑法修正案(九)》早就明确,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4类行为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可见,泄题作弊事件一经查实,泄题者与作弊者都将受到法律严惩。对此,有关部门理应依据法律规定,对破坏考试秩序的涉考犯罪严惩不贷。同时,相关部门还理应通过建立并施行更为有效的考试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来减少乃至杜绝考试泄题、作弊等事件,公正考试环境。

  反思考试机制

  在“作弊入刑”的高压之下,为何还会有人继续铤而走险?这就要分析我国国家教育考试机制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并赋予权威的,研招机构都必须以这一成绩为基础选拔学生。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考试即便出现严重泄题这样的安全问题,其“权威性”也丝毫不受影响。

  这和国外的考试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大学自主认可、考生自主选择完全不同。由大学自主认可的考试,必须重视公信力,若考试安全问题频发,评价质量不高,大学就会不认可,考试就难以为继。今年早些时候,雅思考试和美国的SSAT考试取消部分内地考生的成绩,就与其考试机制有关。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的考试,如果对疑似作弊现象不能作出迅速反应,其权威性、公信力都将流失。

  我国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强调要严厉打击考试作弊,但考试舞弊并不少见,整个社会对待考试的态度也未见提升。发达国家在乎考试是否能真实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我国考生在乎的只是拿高分,为拿高分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针对考试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即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但这项改革推进困难。显然,仅靠“作弊入刑”的高压是很难纯净考试环境,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刻不容缓。

  (据检查日报、京华时报、福建日报、重庆日报等)

关键词:考研,泄题,考试作弊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