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卖粮难”伤农,农民卖粮何时不再难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1-16 08:45: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常态化,局地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能验质过磅。这种卖粮怪相令国家惠农政策打折扣,直接损害到农民利益。对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理应严惩,让政策红利真正回到农民手里。

  谨防“卖粮难”伤农

  寒心的不只是种粮户

  民以食为天,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是重中之重。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也是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这18亿亩耕地红线也间接导致了我国地价房价的疯涨,可以说全国人们为了保护粮食安全都是付出了代价的。但河南省出现卖粮难的新闻着实让不少人寒了心,决不止是种粮的农民。承受着高房价的老百姓不禁要问,为了粮食安全留出的土地上种出的粮食,怎么沦落到要走后门才买的掉的地步了?我国的粮食已经到了生产过剩的地步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今年三月农业部的数据表明,我国去年的粮食进口量高达一亿吨,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这和国内的卖粮难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并不矛盾。近几年,国内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均上涨较快,而我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导致国内外粮价存在着巨大的价差。这巨大的粮价差,是粮食进口量猛涨,国内卖粮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张智久)

  莫让“走后门”卖粮伤了粮农心

  从表面上看,仓储压力大是因,导致农民卖粮难甚至“走后门”,但反过来看,仓储压力大也是果,因为随着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逐年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高涨。就小麦而言,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价格从当时的0.68元/斤涨至现在的1.18元/斤,几乎翻了一番。另外两大主粮品种稻谷和玉米,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农民打的粮多了,而仓容又相对不足、甚至成为稀缺资源,卖粮难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而如果监管不力,部分库点工作人员便会找到借机“寻租”、侵害农民利益的空间,让国家本来希望农民赚到的钱,实际上装进某些人的口袋。

  要破解现阶段的卖粮难、杜绝“走后门”卖粮等涉及腐败的收购乱象,短期需要盘活仓储资源、增加仓容供给,并且加强对于验质员等粮食收购人员的监管,防止“靠山吃山”。长远来看则应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张兴军 郑昕)

  粮食太多还是硕鼠太多

  “粮食连续增产的同时遭遇仓容紧张,双重挤压之下排队卖粮进入常态化。”——分析卖粮难出现的原因,似乎主要是粮食多和仓容紧两个维度。可问题是,粮食是否真的太多了?粮仓又是否真的太满?既然要严守耕地红线,“嫌弃”粮食太多肯定说不过去;同样,粮仓是否太满也得打个问号,袁隆平院士就曾质疑,很多粮仓虚报空置根本没有粮。就算有粮,又有多少收储的是新粮好粮,多少是陈粮坏粮?

  国家粮库,天下粮仓,其存在意义就在于,要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价格,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出现卖粮难,农民卖不了粮,不仅托底收购政策打了折扣,国家粮库存在的意义本身都要被削弱。粮库验质员趁机搞腐败收好处费,虽然看似最不起眼的权力变现,却呈现给我们另一个思考卖粮难的维度:粮仓硕鼠太多。换言之,农民卖粮难的背后,是有人可以获得好处的。

  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以陈顶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被挖出110名硕鼠;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进口转基因油菜籽被大量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搜索过往相关新闻,不难发现粮仓硕鼠从来就不是什么秘密。用中央巡视组的话说,中储粮公司“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

  就拿“以陈顶新”来说,如果农民卖不出粮,粮库富余的仓容多,到时不就有更大空间,可以收购陈粮顶替新粮,套取本应给予卖粮农民的国家补贴吗?既如此,粮库为什么还要向农民敞开收购,为什么不“人造”卖粮难景象,让更多卖粮农民知难而退呢?当然,这只是一种最坏的想象,并没有任何证据。只不过,这样的想象绝非空穴来风,政策性粮食收储过程中的买陈抵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问题,可谓屡治不绝。

  农民卖粮难的景象,让人忍不住想起叶圣陶笔下描写旧社会的《多收了三五斗》。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兜底收购政策,农民依然面临着歉收了没粮卖、丰收了卖粮难的双重困境,这是没有道理的。卖粮难是粮食太多还是硕鼠太多,非常值得追问。(止凡)

  解决“卖粮难”需优化粮食战略

  “卖粮难”折射的不仅是库存问题,更是粮食产销机制深层的不协调现象叠加的结果。因此,较为彻底地解决“卖粮难”问题,必须对粮食总体战略进行优化。粮食连年丰收和库存饱和,提供了粮食生产从单纯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的机会。鼓励种粮积极性的各项措施,有条件向鼓励种高质量粮食转变,这也是治理土壤污染、减少使用化肥、提高餐桌安全的要求。高质量的粮食因为有市场需求,不存在“卖粮难”问题。就此而言,需要强化内部市场的粮食调剂能力,减轻价格倒挂造成的粮食进出口失衡问题,以及粮食主产区的仓储压力。

  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大北粮南运,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推动南方挂坡地退耕还林等部署,预示了粮食战略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改革的进程,决定着较彻底地解决“卖粮难”的进度。(徐立凡)

  (据中国网、安徽日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

关键词:农民,卖粮,好处费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