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卧底体验”,利于净化旅游业生态
28日上午,中消协发布《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9月11日至10月7日,中消协组织的196名志愿者担任体验员,经过培训后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报团参加了覆盖国内27个省区市的96条线路。96条线路中,无论行程前、行程中还是行程后,各个环节均存在问题,其中74%以上的线路存在相对严重问题。(10月28日《法制晚报》) 从这份报告来看,从吃饭、住宿到交通没有一样让游客满意,比如饮食,不仅食物质量差,而且不卫生、价格高。再比如住宿,游客实际入住的酒店与入住前的承诺难以相符。此外,强制消费或变相强制消费问题更为突出,消费者最终在购物上的花费大大超出预期。行程路线随意改变,景点压缩严重,线路行程与合同不一致情况较为常见…… 显然,这次“卧底体验”对国内旅游线路是一种“体检”,结果显示被体检的线路集体“生病”,这不仅说明国内旅游业生态值得警醒,还说明旅游业有效监管的缺失。对于这个调查结果,无论是旅游管理部门、行业组织,还是行业企业、从业者,都应该深刻反思,全面整改。 事实说明,尽管旅游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少,例如《旅游法》、《合同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等,几乎能装一箩筐,但在落实环节明显打了折扣。虽然旅游业有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各级旅游、工商、物价等部门都有责任保障游客权益,但履职情况却不能让人满意。那么,如何才能全面、系统整治旅游业乱象? 治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必须从深入调查、有效监督做起,中消协组织的“卧底体验”至少在两方面可以借鉴:一是把“卧底体验”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去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有关部门既可以像中消协一样组织很多志愿者去发现问题,也可以组织政策制定者“卧底体验”去发现真相,发现真问题才能有效治理。 另一方面,把“卧底体验”作为常态化监督手段。即旅游业的执法者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被动执法,而是要积极作为,把自己扮演成普通消费者去报团参加旅游线路。这样一来,一旦发现违法问题,就可以取证进而开出罚单。而且,执法者经常卧底旅行团,对旅游企业和从业者也是一种有效震慑,因为一般很难分清谁是游客谁是“卧底”。 虽然中消协发布的《国内部分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报告》具有参考价值,但不仅要参考这份报告内容,更要借鉴“卧底体验”的做法。过去,从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警察卧底,事实上,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很多行业的监管者,都可以通过卧底去发现真相,去取证。如果旅游业经常有旅游、工商、物价等部门人员卧底,那么旅游行业的整体生态就会有明显提升。(张海英) |
关键词:旅游业,体验员,卧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