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总有一些地方没有摄像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邓海建 2015-09-17 09:46:2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自称扶老太被讹一事,又有新进展。据安徽广播电视台旗下媒体安徽网络电视台9月15日消息,目前已有3名目击证人愿意出来实名作证,这3人称女大学生确实撞了老太太。(澎湃新闻网9月16日)

  逆转,再逆转,真相却未曾峰回路转。9月8日,一名自称是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大三的女生在微博发帖称,自己扶跌倒老太遭遇碰瓷讹诈,欲网上寻事件目击者证其清白。此后,舆论几乎以“讹人老太”的标签化思维,将当事女生捧上“被讹好人”的道德高地。再然后,一组现场照片流出,碎片化的场景,尽管很难再现核心细节,但大家仍一致认定“安徽女大学生扶老太被讹”。这中间,当地警方所秉持的慎重理性姿态,被舆论刻意规避或忽略。

  要想查清事情原委很简单,只要调取事发路段监控便可。然而,事发地点处于监控死角,监控无法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坏老太还是坏女孩?随着各派目击证人的挺身而出,在司法层面,也许迟早能辨个明白。不过,这事儿如果发生在下面这个场景中:老人与女孩在监控死角,而当时路上并无行人,老人坚持认为是女孩撞伤、女孩坚持发誓自称是好心救老扶伤——在不靠谱的测谎技术并不能在数值上给出真相时,我们,究竟该相信谁?

  这是个两难问题,一是因为经验主义本身时常经不起个案的实证;二是因为技术的“死角”、制度的“暗房”,在这个世间是很普遍的事,谁也不是“上帝之眼”。这个困局,说到底是两种执迷所致:一方面,我们对绝对正义执迷无悔,在无法获得绝对正义之时,选择了经验主义逻辑。但这个逻辑,终究是有成本、有伤害的。结果,有人会放大这种成本与伤害,躲在臆想的风险中,规避自己的道义责任。这就是所谓“不是我变坏,是坏人太多”的借口。

  另一方面,我们太不信任道德自治,这种普遍的不信任又被每个人狡黠地利用得淋漓尽致。在利益与责任面前,善良者的道德确实也有可能选择“逃离模式”,但一个公民社会,正常的舆论状态,不是马上站队为自己喜欢的一方扛旗(因为它可能恰恰是施害方),而应该申明底线、重提价值,唤醒或施压于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让撒谎者真正“内心不安”。遗憾的是,我们不仅丧失了这种能力,更深深怀疑这种能力。结果,就是总喜欢贸然而冲动地宁可自己当“判官”,宁可罔顾事实,也不肯让舆论监督与道德监督成为倒逼真相的力量。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自称扶老太被讹一事中,究竟谁在撒谎?这不是猜谜类的综艺节目。它拷问的,其实是公共治理中越来越司空见惯的“盲区”。在这方面,法律也许是无力的,制度也许是苍白的,甚至技术也是被“封印”了的,内心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如果跌宕殆尽,小丑也可能披着英雄的外衣招摇“吸粉”。

  这世界,总有一些摄像头照不到的地方,礼失求诸野,只是,人性的规矩与规则如果停摆或失灵,底层的这种风险,并不比任何一种风险来得轻飘无害。这样的警醒,跟事件真相本身一样重要。(邓海建)

关键词:扶老太,被讹,摄像头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