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当与时俱进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要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但凡教育制度的每一点变革,都不缺乏公众关注,而且往往也伴随着争议。这次出台意见对劳动教育相关细节进行明确,并加强软硬件配套,在一些人看来就可能是隔靴搔痒,无法治本。一来,改变轻视劳动的观念不是单纯的教育命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是教育孩子恐怕事倍功半;二来,在应试教育语境下,很难保证改革不走样,与其改而无果,不如维持原状。对此,笔者颇不以为然。 首先,加强劳动教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这契合社会公众要求尊重劳动者的诉求,这从媒体每每曝光诸如“环卫工人被打”的案例都能引发热议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也是对部分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的及时纠偏。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也具备了技术和师资保障。 其次,从《意见》的具体规定来看,其对加强中小学“劳育”也有比较合理的提法。比如,规定了三到九年级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开设不同的劳动课程,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再比如,规定每个学段要安排公益、社工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探索将劳育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引入全民教育……这些都表明,劳动教育不只是偶尔做农活的忆苦思甜,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观念和内容上都有所更新,相应改革也理应跟进。 此外有网友认为,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对参加义工活动多的学生在入学时给予适当的优惠。其实,我们没必要照搬,但可以细化相关规定。《意见》指出,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就是借鉴先进经验的产物。这样的改革即使无法治本,至少也可以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 所以当下,我们关注的不是该不该加强劳育,而应该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劳育。只要地方和学校能够配齐场地、设备、师资、课程内容等,不应付了事,那么改革就应该被坚持下去。想必,通过建立劳动教育体系,也一定会对改良大环境起到促进作用。毕竟,小孩都爱劳动了,大人还好意思偷懒么?(庹新岗) |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