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与道德共同解决“扶不扶”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孙桂玲 2015-07-30 08:30: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自南京“彭宇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来,有关“看见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时不时泛起涟漪,拷问着中国社会。最近,四川骑车老人摔倒后反诬帮忙学生、北京拟立法破解老人摔倒不敢扶现象等新闻,再度让此话题趋热。如何保护“好心人”?法律能否“扶起”道德?引人深思。(7月28日中国新闻网)

  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对于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件可悲的事情。但近年来,时常发生扶起反被诬的事件,才有了从扶起摔倒老人本是理所应当的事,到现在成了想扶不敢扶,甚至是漠视不想扶的地步,使得“扶不扶”这个本是社会道德问题不得已只能依靠法律来解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国一直传承的治理名言,也是彰显社会温情的一面镜子,可到了今天一个“扶不扶”的问题却难坏了广大民众,于是乎政府出台了“好人法”来保证救助者的利益。笔者认为,扶老之举需要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才敢实施,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道德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使人们的道德觉悟下降,这无疑给道德教育一记闷棍。

  虽说,“好人法”的出台解决了救助者“不敢扶”的担忧,让人们更敢乐于助人,但毕竟还有局限性,对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单单依靠法律来扶起道德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解决扶不扶的问题,必须双管齐下,在法律的保障下也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力度。对于讹诈救助者的人除了要给予法律制裁外,还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要让其认清其行为的恶劣性,也给人们以警示,莫消费好人的好心。当然,救助者也要量力而为,不要造成被救助者的二次伤害,以免适得其反。(孙桂玲)

关键词:好人法,道德,教育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