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人肉搜索滑向网络暴力边缘 受访者直言被滥用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王品芝 2015-06-15 11:22: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62.5%受访者认为处罚难导致恶意人肉搜索频发

  邱新健指出,参与人肉搜索的人中,有跟风的,也有坚持所谓的正义的。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意识,有的参与者很可能会在法律上造成对他人的侵权,人肉搜索也可能异化成以暴制暴的情形,在更广泛的网络空间里面发生非理性行为,破坏网络社会应有的秩序。

  调查显示,对于人肉搜索,受访者的看法存在矛盾。69.9%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方式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57.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隐私权,34.6%的受访者认为它属于网络暴力,30.9%的受访者认为它超出了公民权利和道德承受范围。同时,43.2%的受访者认为人肉搜索在某些时候可以惩恶扬善,28.5%的受访者认为它是公民监督的正当方式,27.1%的受访者认为它帮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另外,12.8%的受访者认为人肉搜索转移公众视线,对事实反而不利。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赵万里认为,人肉搜索本身是一种比较灰色的行为,判断其对错往往与事件本身联系在一起。“如果是大家不认可的事件,大家就不认可这种行为,如果道德上有共鸣,大家就认同”。

  当下,恶意的人肉搜索行为频繁发生。究其原因,62.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找不到责任主体和侵权证据导致处罚难,49.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和随意性,44.5%的受访者认为这源于部分特殊职业人员推波助澜,38.0%的受访者归咎于互联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不作为,35.1%的受访者认为是粉丝疯狂追星的结果,31.0%的受访者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黄荣贵认为,人肉搜索引发不良后果,主要原因是公众在网络讨论中缺乏一个关于底线的共识。“有的参与者很情绪化地参与骂战,缺乏理性的态度,最终忘记了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

  赵万里认为,现在人们的隐私意识有所增强,但也只是针对自身,涉及别人时往往就会考虑的比较少,法律和道德意识相对欠缺,在很多问题上暧昧不清。他还指出,一般情况下,人肉搜索产生了恶性的后果才会得到追究,如果只是泄露了信息,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不断出现效仿者。

  66.4%受访者建议从法律层面规范人肉搜索行为

  “很多网民参与人肉搜索都是根据网上的有限信息,被激发了某种道德正义感,而实际上网民接受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赵万里认为,人肉搜索是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的手段,不论造成的结果怎样,其本身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不管是在对的事情上还是错的事情上,这种行为都应该被禁止。他建议公众在使用极端手段表达正义感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涉入一些事件,更不要通过人肉搜索对事件的走向产生影响。

  邱新健认为,人肉搜索是通过舆论的压力形成倒逼机制,从而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表面上看来维护了公平正义,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肉搜索的对象。“当出现违反法律的事情时,公权力应当及时应对,让违反法律者得到处罚,消除网民的激昂情绪,同时也要创新制度,对人肉搜索进行清晰的界定,严惩刻意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

  “网络舆论监督很重要,但是不能以人肉搜索为基础。”黄荣贵认为,公民监督和人肉搜索是可以分开的,人们不应该用一种恶来遏制另外一种恶,而应该通过一种合法的、良性的方式追求正义。他希望公众在网络中能够慢慢形成一个关于底线的共识,这样网络讨论才能正常进行下去。他同时指出,这个共识的形成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指引能够实现的,需要网民一起努力慢慢形成。“在双方的辩论中,如果我们认可别人的观点,在某个情景或者某个时刻是愿意接受妥协的”。

  受访者对规范人肉搜索有哪些建议?调查中,66.4%的受访者建议从法律层面规范人肉搜索行为,61.1%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网络实名制,45.4%的受访者提议慎用人肉搜索,44.4%受访者建议网民树立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43.6%的受访者建议强化网络服务者的审查义务,34.6%的受访者建议社会共同谴责恶意人肉搜索行为,27.7%的受访者建议当事人勇敢自诉。

  对于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调查中,55.9%的受访者认为应当禁止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46.6%的受访者认为掌握重要信息的公职人员应有基本职业道德,38.8%的受访者呼吁公职人员更要理性参与网络行为,36.0%的受访者认为随意暴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公职人员应受到严惩。(记者王品芝)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腐败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