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白皮书提升中国军事透明化
5月26日,《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正式发表。在我国已发布的九部国防白皮书中,《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篇幅最短,但对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防御战略方针、军事力量建设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军事安全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军事战略大转变以来,论述我国军事战略最系统、最权威的公开文件。 新版白皮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在军事透明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步伐。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喧噪声甚嚣尘上,其所指首先是中国军费开支增长“过快”,更多指责则聚焦在所谓“军事透明化”问题上。对于所谓军费开支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国防部和军方已经通过公开军费用途,对比与主要大国军费总额、占GDP比例等具体数据,进行了有力驳斥。在这种情况下,“军事透明化”就成为澄清“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主要问题。 作为国家安全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部分,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很多问题是不可能完全“透明化”的。但随着核武器出现、各国相互依赖加强以及“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大规模军事冲突的灾难性后果日趋严重。军事力量在大国彼此之间,已经很难像二战之前那样被用于攫取战略资源和现实利益,但其作为最后手段的威慑和“止战”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军事透明化有利于防止国家间的战略误判,增强军事和安全互信,有效促进和平,因而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军事透明化涉及到力量透明和意图透明两个层面。对于力量透明问题,我国在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中,通过具体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对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及其用途进行了全面说明。尽管如此,如果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有色眼镜观察,“意图不明”可能会比力量的强大更可怕。从这个角度看,新版国防白皮书首次集中阐释中国军事战略的意图和方向,是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有力回击。 自1998年以来,每隔两年发布一次国防白皮书已经成为我国的惯例。与此前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早期国防白皮书有所不同,2013年和2015年我国发布的两本专题性文件,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在军事透明化问题上的诚意和巨大努力。新版国防白皮书的看点之一是,在分析国家安全形势时,明确罗列了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和强化地区军事同盟、日本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和调整军事政策、邻国挑衅性举动和非法“占岛”行为等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安全挑战。相比此前的白皮书,新版国防白皮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态度。 新版国防白皮书当然不只是给“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鼓吹者看的,因为其中关于我国军事战略未来发展方向领域的看点更多。比如首次采用了“海外利益攸关区”的概念,指出“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明确表示“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这意味着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的“海防”和“塞防”之争,以及事实上的“陆强海弱”局面,在实践层面将走向终结,而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已经开始在军事领域得到具体落实。 此外,新版国防白皮书关于实现海军战略转型和“重大安全领域力量发展”的论述,以及“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等提法,系统总结了我国推动国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思路,充分体现了我国军事战略的前瞻性、大国责任意识以及“铸剑卫和平”的国防建设最终目标。 |
关键词:国防白皮书,军事战略,公共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