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网络募捐的前提是受捐助者的诚信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王聃 2015-05-14 09:47:2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并郑重承诺三到五年内会在以后加息还款给捐助者们,几个月时间里他募集到数十万元。时隔3年,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某集团战略规划部经理曾鹏宇5月12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收到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还多出10%利息。原来,虽然许涛的父亲最终仍因病情太重过世,但许涛依旧选择践行自己的承诺。曾鹏宇的微博公开后,网友纷纷转发并为许涛的举动点赞。(5月13日《法制晚报》)

  读多了形形色色的网络募捐骗局,看多了那些心口不一的公开表态,你会或多或少地怀疑人心和道德的意义。此时再去读这样一条“如约还款”的消息,我相信,谁都会不自觉地有感动流淌过心头。对于大多数捐赠者来说,他或许早已经忘记了3年前的那一次随手之善,当他意外地收到包括了利息在内的还款,在感动之外,当下一次再邂逅这般的网上求助,他一定会更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一次看似只是兑现诺言的举动,其涟漪效果是不可低估的,这是一个分外温暖的故事。

  网络募捐过程中的信任机制格外脆弱。只要求助者的信息被发现有假,或者是他对待捐款的态度背离常理,就会影响捐助者乃至是整个社会对网络募捐的看法。要让此善意持续,受捐助者的态度至关重要。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让受捐助者成为“道德的人”,是让网络捐助行为得以持续的前提条件。然而,如何真正来做道德的“生产者”,而不仅仅是道德的“消费者”?一切可能并无口头说的那么简单,脚踏实地的行动尤为关键。只有被捐助者真正展示出对善款的合理使用,网络募捐的互信机制和互动机制才会更牢固。具体到许涛的“如约还款”新闻中,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如此:他不仅让对方感觉到了捐助的美好,而且主动地为此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注入活力。(王聃)

关键词:网络,募捐,信任,道德

责任编辑:冯晓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