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解决医患纠纷不能依靠患者素质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李劭强 2015-05-13 14:00:1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果手术不成功,一切后果自负,家人不得找医院麻烦。”得知手术存在巨大风险,82岁的老人在上手术台前,在遗嘱里写下这句话,并反复嘱咐家人。老人说:“哪个医生不想把病人治好?我相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医生肯定全力抢救;要是有什么意外,也是我自己的病情原因。”11日,某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郑文电话回访得知,已出院半个多月的老人恢复得不错。(5月12日《长江日报》)

  这则新闻被称为“暖新闻”,这种暖的界定,与之前的一则新闻形成对比。5月9日,有网友爆料称,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医生在手术室捡到患者遗书,患者在遗书中叮嘱子女,如果手术意外导致死亡,必须索要不低于30万元赔偿,否则遗体绝不移出医院大门。患者甚至对赔偿款的分配做了详细的安排。

  人们会感叹,同是患者为何道德水平会相差如此之大?幸亏,有的患者不像那位想要讹医院讹医生的居心叵测的患者,否则医生工作还怎么做,医院还怎么经营下去?

  的确,如果是遇到通情达理的患者,医院和医生会少很多麻烦和顾虑,他们只要专心地将患者的疾病治好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有了那些良心坏了的患者,医生不得不学会、懂得自我保护,以免自己成为医疗纠纷的卷入者、牺牲品。甚至,医生的这种心态和做法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说法——“防御性医疗”。据媒体报道,八成受访医生作出过“防御性医疗”,他们宁愿让患者多做检查,宁愿过度医疗,宁愿推脱救治责任,也不愿承担风险,陷入医疗纠纷之中。这多少有那些秉性恶性的患者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刻意找茬,医生们又怎么会变得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这么说,有一定道理。如果所有的患者都信任医生,都能换位思考,即使在治疗失败之后,也能理性对待,并感恩医生的付出,那么医生的工作一定会好做很多。而如果所有的患者都怀疑医生,甚至期待在治疗失败之后讹上一笔,以减少损失获得暴利,那么医生工作就充满风险,医生的治疗就会动辄得咎。

  只是,这种期待患者素质提高以消除医疗纠纷的想法,实在有些想当然。一方面,患者的素质本来就是层次不齐的,期待所有患者都通情达理,都遇事冷静,并不现实,也不可能。有那些道德素质较高的患者,就可能有一些道德素质没那么高的患者。反之,亦然。这才是正常的道德生态,即便是在社会的其它领域也是如此。如果,所有患者都道德高尚,那么所有问题便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医疗纠纷应该有制度化的解决途径,单靠患者的素质去解决,既不公平,也不可靠。有时,一些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医生和医院出现了失误,患者是真正的受害者,对于这样的医疗纠纷当然要客观公正地解决,有一起处理一起,不能姑息。难道,此时还要求受到委屈和伤害的患者,表现出宽容以待的高风亮节?而且,道德是弹性的,难道医疗纠纷的处理要对照不同对象的道德水准,然后针对性解决?那时,所谓的解决就是无法解决,就是因人而异:道德高尚者不用调解;道德低下者反而可能获得补偿。这对于道德高尚者来说,岂不是一种逆淘汰?所以,为了处理的公平公正,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各方利益——医生利益需要保护,患者利益也需要保护。

  出现医疗纠纷并不可怕,出现所谓的医闹和讹人者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制度还不完善,人们缺少基本的制度敬畏和依赖,人们还期待着棘手的医疗纠纷问题,可以通过患者的素质去解决。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幻想,也容易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对于社会来说,要想真正解决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工作还是完善制度,重塑公信——由独立的机构作出权威医疗鉴定,以信息公开的形式组织各方调解,最终不偏不倚地保障各方利益。那时,患者何必操心手术之后?无论成功或失败,他们都知道一切皆有制度安排。(李劭强)

关键词:医患,纠纷,素质,道德

责任编辑:冯晓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