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城市来读书
今天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这几天,很多地方举办了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倡导全民读书,让书香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比如在江苏省,4月23日前后举办400多项阅读活动,其中邀请了星云大师、麦家、苏童、毕飞宇、郦波、阎崇年、格非等名家参加各地相关活动。 经常听到有人问:现在读书还有用吗?在许多读书人那里,这根本就不是问题,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屑回答。读书就是读书,哪需要找什么理由,过去条件那么差,还能千方百计读书,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不努力读书?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经过价值拷问,当为读书找理由时,其实已经落了下乘。但我们还是愿意“迎合”一下,勉为其难地为读书找一点理由。有句话叫做读书改变命运,在拼胆大拼背景年代,常常饱受质疑。但现在经济已经进入了拼知识拼创新的新常态,随着市场秩序的逐步完善,道德情操的逐步回归,读书改变命运将会再次成为主流。最起码,读书能改变对命运的看法,能让你说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至于坐井观天、粗鄙庸俗。 而上升到城市层面,读书的意义就更加凸显了。名列“中国四大名园”的扬州个园,内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现在城市竞争这么厉害,文化文明的城市气质,创业创新的城市氛围,都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都与读书直接有关。如果一座城市,有着大量读书人和书香家庭,还怕不能制胜千里吗? 经常听到感慨,现在人不爱读书了,特别是不爱读大书了。既然有大数据证明,那么全民阅读率下降也就是事实,但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营造读书的氛围,为读书提供方便。这是城市需要做的,也是能够做的。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位日本管理大师的话:“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这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了一些实情,在街头确实难找可以读书的地方。很多城市也建起了气宇轩昂的图书馆,但却存在位置偏远、读书不便的情况。而且很多图书馆日落而息,“那无处安放的书桌”,在夜晚尤其突出。如果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在身边就有一些“读书角”、“图书点”,甚至对实体书店提供一点支持,那么城市的书香味显然更浓。 正是烟花三月烂漫时,现在很多城市都发出了到城市来旅游的邀请,有没有城市发出这样的邀请:春天来我们这里读书?发出这样的口号是需要底气的。这需要把建设“书香城市”既放在嘴上更抓在手上,要舍得真金白银地投入,能让人方便地读书;还需要从官员做起,带头读书,为全民阅读提供支持,不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而是成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果能如此,还怕全民阅读率不升反降吗?还怕城市被人讥为“精神沙漠”吗? 能不能发出邀请:“春天到城市来读书”?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背景下,应该听到这样的邀请。当然,说到就要做到,说得好更要做得好,这可比喊几个口号、组织几个活动,要复杂得多。(毛建国) |
关键词:读书,文明,文化,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