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给了孩子不想要的童年?
“如果我有一个弟弟,我绝不会让他周末一直待在培优班”、“如果我有一个弟弟,他的容貌不必英俊,他的学习成绩不用优异,只要他性格开朗”……这是本届楚才作文竞赛中,小高组《如果我有一个__(弟弟、妹妹)》的作文题引发的小作者共鸣。约4000余名选手借此题表达自己心中渴望的童年。 在这篇“二胎”主题作文里,选手们有了“铺排”弟弟妹妹的童年成长之路的“自主权”。令人深思的,在对弟弟妹妹的童年生活的构设里,反映的却是对另外一种向往和渴望:这里的童年惬意、快乐又自由,不会有没完没了的培优补习或竞赛评比。写出内心世界的作文,是一种投射。这种行文里的憧憬和期待,也许恰恰是对现实中童年生活的一些无奈和不满。 是什么给了孩子们“不想要”的童年?在人们眼里,童年是不谙世事,充满欢乐的,但这些说出内心活动的作文里,却透着童年成长的压力和淡淡的忧伤。像近日在网上走红的八岁女孩诗作《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小女孩写道:“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我就会是一个妈妈”,她假设自己是母亲,会给孩子怎样一个有陪伴充满童趣、所有的好奇心和想象都得到充分满足的童年。其亲子关系的换位思考,潜藏着真实童年的隐痛。 不同的童年,背后是不同的成长观。家长铺排的童年和孩子期待的童年的落差,有教育制度的大环境因素,也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庭期待。另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立”、“自主”、“坚毅”等品格,也并没有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二胎”作文学生作品反映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格外的呵护,反而加重了成长压力,也使得他们少了童年独立探索世界和解决困难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年的回归,除了社会倡导轻松快乐、非竞争的童年文化氛围,儿童成长观念和价值评判方式,也应该改改。(段久惠) |
关键词:童年,价值评判,教育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