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火化工婚恋难是殡改慢“牺牲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张立 2015-04-01 08:54:3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生最后一站是怎么样的?惠州市殡仪馆昨日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代表进馆参观。然而,报名参加者寥寥,人大代表也没有参加。外界的误解和偏见,使得一位36岁的殡葬从业者婚恋都成了老大难。(3月30日《南方都市报》)

  一位从事殡葬业16年的36岁“高龄”火化工,仅仅因为自己是从事殡葬行业的身份,他的爱情和婚姻产生了诸多麻烦。多次因为这样的身份使婚恋搁浅,恰恰反映出当前不少人对死亡、殡葬等系列与死亡有关问题的误解、偏见和忌讳,这个“死结”的化解需要用现代和文明的眼光来化解。

  其实,近年来,人们更多的关注殡葬业,多是关注“死不起”,对于文明殡葬关注的或许并不多,偶尔被媒体曝光的豪华墓葬,或许成为这个冷门领域里唯一能够撩起公众兴趣的内容。然而,冷门中的冷门就是,文明殡葬仍然很少的被公众关注和接受。36岁“高龄”火化工的遭遇,其实只是公众对死亡系列问题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其实,36岁高龄火化工婚恋难,正是传统殡葬观念的一个缩影。相当一部分公众,目前还不能直接面对树葬、海葬、文明祭祀等,更不用说穿透死亡的外表去理解从事殡葬工作的人了。对文明殡葬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统殡葬价格的居高不下。在殡葬行业与公众之间形成了身份和职业上的隔阂了。

  现实当中,在谈婚论嫁中,一些人总会考虑到对方的职业、收入、学历等因素,对于从事殡葬行业的人来说,其婚恋受到殡葬行业影响可能会更大。事实上,不仅是婚恋问题,有的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很少参加同学的娱乐聚会活动,因为他们觉得会给他人造成不悦。

  其实,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对于死亡有着比较理性的认知,视死如生,“未知生,焉知死”。“出生入死,生死齐一”,等等,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生与死的超然看待。只有正确理解了死亡含义,才会更好地活着。从另一角度来看,只有更加了解殡葬服务的相关内容时,才会最大程度减少对殡葬的误解,也能够通过公众的有效参与,把戴着面纱的“高贵”消费的殡葬行业降到普通公众能够接受的程度。

  早前,曾有新闻报道,在沈阳等地心理诊疗所有一项“死亡体验”活动,韩国也流行着“死亡体验”,让游客体验躺在棺材里的感觉,虽然倍受争议,甚至有炒作的嫌疑,但其对死亡的直面与思考的本义,不应该在纷扰中被忽略。有的游客在体验活动结束后,更是感到“像是获得了新生,更加感受到亲情、友情的可贵”。或许对于死亡直面的多了,理解多了,36岁“高龄”火化工婚恋尴尬以及文明殡葬推行裹足不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不理解就会产生误解,误解就会形成偏见,偏见就会形成隔阂。36岁“高龄”火化工个人婚恋的尴尬恰恰就是隔阂的牺牲品。而要化解这个症结,就是要用现代文明的观念来化解,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来消解。这些需要公众的直面和有序参与。(张立)

关键词:殡葬,从业者,婚恋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