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统一命题恐难一劳永逸
近日,针对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网络问卷调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了结果,83.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56.2%的受访者认为以往地方性加分有违高考公平。那么统一化能否带来公平,且听大家聊一聊。 “最不坏的制度”的无奈 吴龙贵(春城晚报评论员):高考之所以被称为“最不坏的制度”,关键就在于高考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以分数说话。这种人才评价机制虽然僵化,但它最大的好处是制度漏洞最少。统一命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既然高校面向全国开放,全国所有高考生理所当然地就应站在同一起跑线、接受同样的考评。而反观分省命题,考卷不同,自然教材不同,相应的难易程度、学业压力和高考成功率都大不相同,这样的竞争难说平等。 舞之仙儿(新浪微博用户):总体来讲,高考制度仍然是一种公平的制度。无论性别、民族、家境,优秀的学子都可以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改变命运。所以,高考公平不是颠覆性改变,而是优化现有的不合理的部分,让这项制度发挥更好的作用。 解决不了教育资源不均 鄭芋頭同學(新浪微博用户):统一命题只保证了考生规则的公平,但东中西区域、城乡的教育资源、设施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不协调,决定了考生起点上的不公平。只有在起点公平的前提下,规则公平才有意义。 周卓(广州市版权协会副秘书长):教育资源的获得除了地区差异,还与不同家庭的经济实力挂钩,这一点是没法回避的。公平的讲求更多应该是规则的规范透明可操作。毕竟优质资源是有流向性的,高低不齐才是常态,完全平均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况目前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状况也不适宜一刀切。 录取制度改革才是破题关键 高昱(财新周刊新闻记者):统一命题不会增益或消减高考公平,而只是将不公平凸显出来。真正造成不公平的不是考试,而是招生制度:即使用同一份试卷,河南考生与北京考生的成绩有了可比性,但如果招生名额分配方式不改,河南考生上北大的几率与北京考生相比,仍然不会有丝毫改变。 施桂玲(山东中学教师):人们现在诟病的,并不是各省份高考是否应该使用全国统一试卷,而是高校招生的地方保护主义。不能使得北京大学成为北京人的大学,复旦大学成为上海人的大学。打破区域歧视,实现大学科学录取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出路。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只有在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的同时,对高校的录取制度进行改革,实行自主招生,才能既推进高考改革,又促进高考公平。很多人担心招考分离会导致腐败盛行,贫困学生利益受损,而真正的招考分离,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让一名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当学生选择权扩大,也就落实了受教育者对学校的监督和评价,学校必须公开办学信息(包括招生信息),同时必须转变办学理念,以教育质量、声誉和服务吸引生源。 |
关键词:高考,统一命题,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