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大战抢票软件背后的思考
昨日开始,12306官网推出新型的“图片验证码”。有报道称,这一轮升级后,抢票软件将集体失效。 12306也是蛮拼的,在验证码上折腾已不是第一次。每一次的“折腾”,几乎都沿着类似的轨迹。实名制、固定验证码、动态验证码……每一次升级,抢票软件都免不了“集体猝死”,但时隔不久又如打不死的小强般死灰复燃。这一次升级为图片验证码,恐怕也难逃窠臼。昨日下午就有企业宣称,自家的抢票软件可“不受影响”,照常使用。 12306与抢票软件你来我往好几年,总体上看,支持12306网站的声音不多,为抢票软件点赞的网友倒不少。诚然,抢票软件不存在加价销售,不同于黄牛行为,但这不能掩盖抢票软件扰乱公平的内在本质。绝大多数用户弃官网不用而用抢票软件,无非是因为买到票的概率更大。这种概率提升的背后,其实就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火车票总量还是那么多,无非是会用软件的用户,抢走了不会用软件的用户可能买到的票而已。换言之,这是一种夹杂了“技术歧视”的零和游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网友们能熟练使用抢票软件,故而倾向于为其点赞;那些不会使用的农民工们,他们对抢票软件会作何感想?所以,曾有新闻报道有大学生志愿者到火车站去帮助买不到票的人下载抢票软件,教会他们使用,除了看到温情而外,更是一种无奈。 12306能否靠图片验证码这一撒手锏“绝杀”对手?从以往交锋经历来看,似乎也有点悬。12306大战抢票软件,究竟什么时候才会落幕?在我看来,可能会有三种结局: 一者,对抢票软件全面封杀。在第三方软件频频泄漏用户信息之际,12306早已三番五次提醒用户“慎用”第三方抢票软件。但尴尬之处就在于,只见12306唱独角戏,却不见其他部门出台强有力的惩罚措施。今天,各种抢票神器依然能大大方方地做广告,允许用户下载,这本就是一个极其怪异的混沌状态。 二者,转换思路,与抢票软件全面合作。其实这种合作已有雏形,比如阿里云已承认向12306提供技术协助,负责承接75%的余票查询流量。如果要推广这一模式,12306应和各软件公司尽弃前嫌,约法三章,形成一个既提高效率、又不违反公平的合作平台。不允许无限制刷票、预留一部分票不上网,都可成为这个平台的通行原则。 不难发现,上述两种结局虽能实现“和平”,但买不到票的还是买不到票,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只有第三种结局才是治本之策——进行综合改革,扩大运输行业产能,分流铁路运量。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陆路等客运方式,错峰过节等社会层面的改革推行,铁路运输压力减小,抢票软件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眼下,多元化的出行趋势已越来越明显。2015年春运,全国民航运送旅客人数同比增长11.7%,单日最高旅客运输量创下新纪录,都说明这一模式的脚步已逐渐走近。 新一季的12306大战抢票软件开演,不知公众是否仍看得津津有味。其实无论结局谁输谁赢,在解决“买票难”这一深层次问题面前根本无足轻重。两者之间什么仇什么怨,其实都不过是铁路运能不足这一根本掣肘未解的侧面折射罢了。 12306在“防火防盗防抢票”之余,绝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科学调配运量、不断提升铁路运力。而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等涉及软件行业监管、节假日设置、国企改革、铁路投融资改革等职责的部门,也要共同行动起来,贡献各自的力量。 |
关键词:12306,抢票软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