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该怎么看上海教辅进英国?

来源: 红网 作者: 郑渝川 2015-03-02 08:58: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海一家出版社的品牌教辅《一课一练》将在今年走出国门,以“上海数学一课一练”之名在英国出版。2013年底,经合组织发布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成绩显示,上海学生代表中国学生在参加测试的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数学部分,上海学生平均分为613分,远高于英国学生的494分。英国教育大臣2014年2月特地到上海取经,并与上海市开展了互派小学数学老师,分享教学经验等相关合作。不过,2月10日的英国《卫报》网站发表文章,对英国照搬中国小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成效的前景并不看好。(3月1日《现代快报》)

  这条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甚至对事情的真实性表示出怀疑。还有网友认为即便确有其事,也不能否认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弊端,并声称中国中小学教育较高的应试水平,是跟弊端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更多分别来自于湖北山东等省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省份中小学的数学应试水平更高。

  一些人之所以会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是因为英国向中国学习教育,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人们此前通过媒体、教育学者乃至教育部门传递的信息所形成的认知框架——中国中小学教育被笼统的描绘为充斥题海训练、枯燥无味、摧残创造力和兴趣的教育方式,而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则更为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社会实践教育,学生更可能形成或保留对数学、科学、语言文字学科的浓厚兴趣——按照这样的认知框架,人们在解读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名列第一的新闻时,仍会主要着眼于对参与测试的上海学生(中国学生)发展后劲的讨论,认为中国学生顶多在这样的测试中胜过同龄人,而无法将领先优势一直保持下去。

  因此,一些人很难接受英国教育部门、教师、学校承认数学教育落后于中国,并向中国学习的事实。实际上,即便没有英国向中国学习中小学数学教育这件事,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方式也并没有人们描绘的那样糟糕,如果真是那样糟糕,包括美国在内欧美国家的知名高校竞相提高招录中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的名额,就根本说不通。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一定存在可以与弊端相脱离的优势所在,也就是英国甚至美国想学到的。

  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工具和基础,并因其注重演算证明的严谨性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中国青年报》2014年3月19日报道,去年2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率领英国教育代表团专程来华,访问上海的3所公办中小学校。英国中小学的数学课注重趣味性,但知识点较少,且训练和测试的难度、压力都较低。报道称,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导致英国政府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英镑。

  无独有偶,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这部法案强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并要求保证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质量一致。我国媒体和教育学者较注重《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前一方面的意义,却忽略了这部法案更多的着眼于普及中小学期末和毕业统一测试,以检验教育质量的设计目的。当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到后来,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较大争议,一些教育学者表示沉重的测试压力反而导致了相对更高的辍学率,还出现了校方不安排学生接受毕业测试以避免拉低学校测试成绩及因此的教育拨款的现象。

  中国中小学教育中,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化程度较高,注重较高强度和压力下的测试联系,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有趣的是,这是包括英国、美国等国教育部门认可但通常却被我国学者批评为弊端的优势。英国方面想要向中国学到的,其实就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教辅的编制,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中小学学科中,数学的社会、文化属性最弱,工具性最强,当然更可能被优先列为学习对象。

  但是,要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环境中引入中国中小学教育的(部分)制度安排,仍然有很大困难。教学内容扩容、学习难度加大、明确化的考试排名,都必然要引来强有力的社会反弹,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更愿意等待孩子自行培养出对学习的兴趣,本着兴趣去钻研复杂的科学。较少的教学内容、较低的学习难度以及淡化考试排名,以尊重学生天性和兴趣为由放松引导和教育,这正是英美等国家基础教育“掉队”的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我国近年来由主管部门和一些地方力推的教育改革,恰恰是以英美教育体制为蓝本,大幅度的去掉或降低学校教育和考试的竞争性。这样的改革究竟是整合了东西方教育体制的优点,还是将牺牲中国学校教育的质量,将中国中小学教育成果严重拉低,有待检验。

  

关键词:上海,教辅,英国

责任编辑:李雪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