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笔记”为何一夜爆红?
“笔记”爆红反映大众对现实改进的真实诉求 “返乡笔记”中所提及的诸多问题,如“绿皮车现象”、人际关系的淡漠,以及自认为被误解的“知识无力感”,均是当下社会中人们所普遍担心和忧虑的。这些问题凝结在一篇短文中,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为人们的情绪发泄提供了一个“出口”,从而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引发了人们的共鸣、思考及热议。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令中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然而,在物质财富普遍增加、人们普遍富裕、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譬如,就业压力陡增、房价飞涨、资源紧缺、人口流动性加强、社会不够公平、权力腐败、环境问题,以及在这些问题相互作用之下诱发的浮躁情绪等等,不管是来自社会客观、还是人们的主观改变,都让人们表现出诸多的不满和不适应。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境,早在几年前,社会上就出现了“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失去快乐、教育不公平等”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注。 毋庸讳言,在全社会走向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虽然行文不长,但因触及了诸多人群的“痛点”,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现实的对比,在种种共鸣、分歧及争议中,我们听到了不满、无奈、失落、指责,甚至近似谩骂的声音。而透过热闹的表象,我们又不无欣喜地看到,这实在不算什么坏事情。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共鸣甚或争议,都会让问题暴露、展现得更加彻底,同样,知不足而后求进步,这些发自人们内心的声音,最后沉淀下来的意见和建议,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改变着公共管理决策,从而最终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 王磊光是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在读博士,他的言论虽有一定影响力,但也仅代表了他的个人观点,引发争议在所难免。而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是,他的“返乡笔记”足够接地气,确乎像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爆了舆论和民意。笔者真心期待,这样的大讨论只是一个隆重的开场而不是结束,而基于人们普遍对现实改进的真实诉求,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争鸣当多一些,再多一些。(陈科峰) |
关键词:博士生,王磊光,返乡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