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到了,年意浓了
年味的记忆与更新 家里长辈说:过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家里后辈说:过年去哪里找年味儿?去哪里体验中华民族传统风俗文化? 近年来,确实有不少人感叹过年没有年味,或者惆怅于年味的变淡。如果到乡村里走一走,到集市上看一看,当看到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看到堆积成山的各种年货;看到迎风招展的春联,看看大姑娘小媳妇们的笑脸……哪怕再孤寂的心灵看到此情此景,也会被感染得欢快而激动。 何谓年味?言人人殊,味有不同,但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我们仍然过年,仍然保留过年的传统。此时此刻,有的人已返回故乡正尽享过年的欢愉,有的人已经踏上归途,归心似箭,还有的人仍在值班,却难掩乡愁。这是针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还有一个群体,他们本就在城市里生活长大、工作,也许不需要凑春运的热闹,但他们同样驶入了过年频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是信仰,过年也是信仰,无论贫富、不分地域,一桌的团圆饭与熟悉口味,一屋子的乡音与亲情味,无不让人醉倒。年味再淡,能淡到哪里去? 说是年味淡了,盖因当下的情景与幼年时的情景已有不同,当下的心境与幼年时的心境亦有不同。不同,不代表年味变淡,只是因为视野转换,心绪复杂罢了。有网友说:“故乡与其说是处所,不如说是河流。无论欢喜悲忧,它总要向前流淌,不断改变形貌,只有沉积在水底的几块石头能让你想起它的旧日模样。”过年亦是如此,我们变了,却要求年味不变,不太可能。如今我们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却怀念贫瘠年代的年味,更像是怀念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地理意义上的故事。由此而言,怀念年味正是享受过年的余味。 故乡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也有了更丰富的味道。王蒙曾回忆他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因为给大人磕头和得到压岁钱。”如今,天天吃肉也不是难事,只要愿意可以顿顿包饺子。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味道,吃肉包饺子早已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了。从吃的、穿的到用的,一切都在变化,其实年味不是淡了,而是变了。 乡村给我留下的还有一个极深的细节,即WIFI逐渐普遍化。越来越多的人用WIFI上网,上网不仅是城里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已成为农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变化,意味着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向城里人看齐,意味着他们有更丰富的精神诉求。古老的年味会长存心底,有了新生活的年味更让人适应。如果重回鞭炮震耳欲聋、吃穿难以果腹、蔽体,没有手机、没有WIFI的年代,我们真能受得了吗?如果时光倒流,我们会乐陶陶地赞美并陶醉彼时的年味吗? 如果稍作留心,便不难发现太多充满生命力的乡村变化。如果将这些变化呈现出来,拼接起来,便能轻松感受农村的新面貌,也能感受我们心灵的成长。过年的方式或有变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远不会飘散;表达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对幸福的追随不会停歇。每个人都有权利向往美好生活,一个日渐开放、富庶且容纳多元的社会,才能为这种向往提供更多可能和保障。且让怀念置于心底,且迎接并享受不一样的年味,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长大,他们也许会怀念现在的年味。(秦川) |
关键词:羊年是何羊,文化,年味 |
相关新闻
• | 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书香 |
• | 春节恐归,谁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