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社会民生

羊年到了,年意浓了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兴杰 秦川 2015-02-17 08:34: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下中国,复古情怀和国际范儿并存,对生肖文化的探究也是一种文化寻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需要文化的认同。

  “羊年是何羊”背后的谜团

  羊年是山羊的羊,还是绵羊的羊?如果你向周围的人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遭到白眼,多无聊的问题啊。无论哪个羊不都是羊年吗?而最近英美一些媒体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如何翻译中国的“羊”年,在英文词汇中,两个羊(sheep和goat)是不能混用的。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翻译的确成了问题,但是两种文化之间很难进行准确的翻译,理解彼此思维的差异可能是实现彼此认知的必由之路。

  于中国人来说,山羊或者绵羊已经不重要,而比较关注的可能是属羊的好或者不好,普遍流传的“谎言”是“属羊为劣”,周围的一些朋友会避开羊年生孩子。无论这种观念对或者不对,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普遍关注的焦点,这与西方人纠结的山羊或者绵羊,有天壤之别。随着中国的全球化,世界也在认识和接受中国,这个互动的过程必然会产生很多失焦或者误解,在彼此的交流中才会发现差异,尊重和理解差异是文化交流之道。

  山羊或者绵羊,这个问题本身折射出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深入到细节了。一种文化之所以引起他者的兴趣根本原因还是这种文化的活力,这也对中国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敝帚自珍是不行的。山羊或者绵羊的翻译困惑背后折射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还不够精细,如果中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翻译“惯例”的话,西方媒体记者在翻译的时候或许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中国文化有模糊之美,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西方文化则比较求真,针尖上有几个天使都需要辩论。模糊和精确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特质,关于羊的翻译问题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关照的重点。文化交流看上去是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在生活的点滴之间,日常生活就是文化最基底的支柱。

  比如中国人聚会喜欢热闹,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不喝酒好像很难沟通感情,感情到了,很多事情也就解决了。所以,中国到处是吃饭的地方,而咖啡厅、茶馆等场所就相对少得多。笔者曾听一位美籍华人说,因到美国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游客们基本都会到中餐馆就餐,就餐的气氛很热烈,让很多美国人受不了,就不会再到餐馆吃饭。于是,有些餐馆打出了拒绝中国游客就餐的牌子。抛开各种“主义”的情感,这些餐馆的行为其实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和讲述了,而笔者更愿意将文化视为实践的过程,文化之间的差异和接线并不是泾渭分明的,通过交流与互动,会“共享”更多的习惯或者惯例。如果对比一下古代中国,当下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多少是中国的,又有多少是外国的呢?也许更多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当下中国,复古情怀和国际范儿并存,对生肖文化的探究也是一种文化寻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需要文化的认同。而纠结“羊年”的译法则代表着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其纠结于山羊或者绵羊,莫不如探究一下背后的谜团,山羊与绵羊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要让外国媒体讲述如此复杂的生肖文化,的确不太现实,这些工作需要中国的媒体来做,向世界讲述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是媒体的责任。然而,任何讲述都是需要听众的,没有听众的讲述叫自吹自擂,只有找到听众的兴奋点才能事半功倍。

  羊年的翻译法只是中西差异的“冰山一角”,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反思的支点,文化如水,万川汇流方成大海。(孙兴杰)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羊年是何羊,文化,年味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