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三地“医联体”时代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高越 2015-01-21 15:59: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入冬以来,省儿童医院门口车水马龙。正定的一位朋友带着女儿来此求医,专家门诊一票难求。然而他却感叹地说,虽然求诊有些困难,但总比过去动辄赴京看病要方便得多。朋友说,自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省儿童医院联袂成立“北京儿童医院河北医疗国际部”,孩子看病就不再舍近求远了——来自北京的国内一流专家定期来石家庄接诊河北患儿。

  京津冀医院合作是三地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笔者所知,除了省儿童医院,河北其他医疗机构与北京同行的协同,也在稳步开展。姑举数例:解放军总医院与涿州市签订协议,投资53亿,建设占地1000亩的涿州保障基地项目;北京友谊医院与河北的医疗机构开展实时远程会诊;河北燕达医院将成为北京朝阳医院首家异地医疗联盟医院;滦平县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天津市肿瘤医院沧州分院在沧州市揭牌;北京东直门医院与河北省中医院达成合作……

  应该说,京津冀医疗机构的全面合作是大势所趋,在解决疑难危重患者就医难以及提高河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有着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重要意义。

  据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北京有51所三级医院,约占华北地区三级医院总数的24%,201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2.19亿,其中近一半是外地患者。

  北京的医院人头攒动,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毗邻北京的一些河北甲类医院,却长年面临着患者资源稀少,医院巨额亏损的现实。比如,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距离北京市中心只有30公里,这里居住着数十万进京务工人员。然而燕郊三甲医院虽然设施齐全,但始终缺乏患者资源,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河北一些与北京咫尺之遥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曾经跟北京的一些医院洽谈合作,希望将需要做检查的患者用大巴车拉来做检查,但面对行政区划和医保政策阻隔难题,这一对多方都有利的设想却很难实现。原因很简单,一些在燕郊居住,却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医保关系在北京,在燕郊医院看病无法顺利报销,一般只有急诊才去,大病、慢性病都选择在北京治疗。

  看来,除了医院条件、专家水平等资源外,医保政策也是京津冀医疗合作需要攻克的难关。

  笔者认为,解决三地医保报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北京大医院不堪重负的困境,同时也将方便三地患者就近求医。更为重要的是,将北京的医疗资源向河北做适当外迁和转移,既能减少外地人在北京的汹汹人流,缓解北京市区交通的严重拥堵和各种社会资源因“僧多粥少”而造成的捉襟见肘,更能方便河北患者的就医看病,可谓一举多得。

  笔者以为,京津冀三地应该考量三地医疗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根据互补、共同发展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医疗资源在三地的合作和疏解,如“双向转诊制度”和“疑难重症会诊制度”等;还应该尽快制定京津冀医疗资源一体化——也可称之为“医联体”的立体医疗规划,更多关注医疗机构的功能疏解和功能定位。

  好在国务院医改办已将“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等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例入议事日程,看来,对于长期处于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河北省来说,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全面开花的“医联体”时代或将横空出世。(高越)

关键词: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