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须缔造“众乐乐”时代
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现代都市文明和世界级旅游品牌;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邮轮旅游能与北京优势互补;河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集散中心、经典线路和品牌形象。京津冀旅游资源的分布和运营现状,在休闲时代到来的时刻,如何把旅游资源变成旅游资本,做大做强旅游市场,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京津冀旅游市场的发展,短途游已经成为三地民众的首选。应运而生的是,三地加快了交通便捷化的步伐。北京-承德、北京-北戴河、天津-山海关旅游直通车相继开通。贯穿京津冀的“大好河山号”“衡水湖号”“西柏坡号”“正定号”旅游专列开通,也拉近了三地的距离。交通的便捷化,为京津冀旅游融合发展打开了局面。 三地旅游合作虽已启动,但仍然存在着“共识很多,呼声很高,进展缓慢”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出行。有的区域外游客对京津冀旅游的观点,不失为三地加快旅游布局的一句良言:“感觉随团的话线路选择仍然不多,京津冀三地还是主打自己热门的几个景点。”“对于外地游客,如果没有一些规划好的短途线路,肯定会选择只在一个目的地城市玩。”市场的需求就是旅游业改革的方向。游客的期待就是业者前进的动力。游客挡不住的脚步,已经超过京津冀三地旅游融合的步伐。京津冀旅游,旅游业自我封闭的“独乐乐”时代已经与市场需求相违和,尤须赶上“众乐乐”时代。 旅游产业,作为无污染、消费额大、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朝阳产业,正在带动着国民经济加快转型的步伐。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资料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成为出游人数最多的黄金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的区域旅游市场如何迎接旺盛人流,考验着京津冀三地的智慧。 他山之石可资借鉴。相较于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整合进程,江浙一带的旅游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造、管理理念方面更胜一筹,对于京津冀旅游资源的整合,具有启示作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发挥旅游的串联作用,主动作为,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塑区域旅游品牌。 京津冀旅游发展仍然存在着薄弱环境。一些景区在经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而京津冀旅游市场越来越庞大的事实,客观上要求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服务方面,需要有更精细的思维、更人性化的理念、更规范透明的市场经营环境以此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北京和张家口正在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冬奥会一旦申办成功,在带动冬季体育产业的同时,也将开拓出一片旅游市场。京津冀旅游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庞大的国内外客流。要把既有的旅游资源,借助“田忌赛马”的方式进行有机组合,深度挖掘京津冀三地的旅游资源,实现1+1>2的旅游潜力。又要开发和拓宽旅游资源,延伸游客对三地旅游的需求,打破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势不可挡的融合态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必加快区域人员流动。旅游业“众乐乐”的发展为游客所期盼,更应为三地所重视,只要扎实努力,变共识为现实,必将谱写“旅游业发展、游客满意、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的动感乐章。(张立) |
关键词:京津冀旅游,交通,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