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一再猖獗 谁在作祟?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路菲菲 2014-12-24 08:25:5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根据群众举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部门对2所民办中学开展突击检查,被查的持内蒙古自治区区外身份证的690名学生中,有590人不在本校实际就读,其中多数属于空挂学籍,相关考生在内蒙古参加高考的资格被取消。(12月22日人民网)

  面对这起“高考移民”案件,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迁入地考生不用担心外地考生和他们争抢有限的招生指标,多了几分考大学的希望;愁的是被禁止在当地参加高考的“移民考生”,赔了夫人又折兵,金钱铺路,关系架桥,到头来却前功尽弃,甚至还要面临与户籍地教育脱节的窘境,他们又能去哪里实现高考梦?

  类似的“高考移民”查处案例屡见报端,2008年,海南查出244名高考移民;2010年新疆清理470名高考移民;2014年,重庆查出88人涉高考移民。众所周知,“高考移民”不仅侵占迁入地的招生名额,加剧当地教育的不公平,而且严重违法违规,扰乱正常的高考秩序。类似案例一经查办,结果每每都是考生们被取消当地高考资格。试问,“高考移民”损人害己,却仍有许多考生和家长对此甘冒风险、趋之若鹜,导致“高考移民”一再猖獗。问题出在哪?是谁在作祟?又是谁在推波助澜?

  高考竞争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让孩子容易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父母便费尽心机,不惜花费巨资买户口、开证明,抄“高考移民”的小路。殊不知,正是由于父母想钻政策空子的侥幸心理,反而弄巧成拙,酿成孩子们高考梦落空的恶果。并且从长远来看,父母的“以身作则”容易导致孩子们树立投机取巧、用钱权钻空子的错误价值观。因此,家长们应扼杀走“高考移民”的想法,坚决不钻政策“空子”,把更多的时间、财力等资源用在督促孩子们学习上。

  高考移民案件背后存在一个涉及多地区的巨大利益链条:有人负责宣传招生,有人负责办理户籍学籍,有人负责打点关系。据调查,在重庆市开县的“高考移民”案例中,每个学生交2-5万元就能成功落户高考。面对“高考移民”这块蛋糕,无利而不往的企业暴露出贪婪的嘴脸,甚至把一些政策歪曲为误导考生家长、宣传招生的口号。如果不是这些不法企业在中间穿针引线,“高考移民”岂能演变为一条利益产业链。因此,要铲除“高考移民”乱象,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对不法企业的监管与惩罚。

  “高考移民”的有关证件办理涉及教育、公安、招生办等多个部门。如果不是政府官员的“网开一面”“助纣为虐”,“高考移民”岂能愈演愈烈,一再猖獗。政府官员不是不了解国家法律法规,而是明知故犯,以权谋利。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提高本地GDP,大搞“售房落户”营销政策,吸引外省大批购房者,这无疑助长“高考移民”的歪风邪气。因此,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合作,通过监督与惩罚手段共同查处违规官员。一方面要强化监督力度,实现全社会的零死角监督。另一方面要提高违纪成本,同时追究直接涉案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考改变命运”往往被很多莘莘学子当作座右铭。为了维护高考教育的公平,为了平息考生和家长的怨气,“高考移民”歪风必须狠刹。因此,父母、企业等社会群体应自觉遵守相关政策,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违规清理活动。政府则应紧盯问题根源,加强制度设计,实施全民监督,对“高考案例”查实一例处理一例,绝不姑息。(路菲菲)

关键词:内蒙古,空挂学籍,高考移民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