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容不下“作秀狂人”才是社会痛点

来源: 长江日报 作者: 堂吉伟德 2014-11-21 10:05: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被称为“活雷锋”、全国爱心形象大使、年近50岁的邵建波,做了20多年的慈善事业。他采取的匿名方式引来很多争议,有人说他这样做是故弄玄虚,变着法儿引起别人关注。他每到一处,不用真名,会留下一面五星红旗。他说:“我不缺钱,也不缺名,根本不在乎那些东西,却被人骂成‘作秀狂人’,真的很难受。”对于做慈善,邵建波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多久。(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一个人采取匿名的方式不难,难的是20多年始终没有改变初衷。高调也好,低调也罢,没有以慈善爱心逐名逐利,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行善,不践踏他人尊严,不伤害他人权益,多一些个性化方式,有什么不可以?然而,诚心诚意做雷锋,获得的却是“作秀狂人”的标签,随之而来的谩骂质疑蜂拥而至,让人大跌眼镜。

  说到底,问题就出在社会信任的缺失上。许多人都戴上了有色眼镜,用功利主义的思维逻辑去揣测他人的行为意图,仿佛无利不往。这样20多年的行善,要么是脑子不好使,要么就一定是有所谋,比如靠此作秀出名。况且主人公邵先生行善后留下五星红旗的行为,确实是闻所未闻的,更催生猜疑之心。

  事实上,如果连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慈善方式,都无法获得尊重与理解,是社会之不幸。行善主人公邵先生仅仅是做完好事留下一面五星红旗,并无过分之处,也与近年来媒体和慈善家狂批的“暴力慈善”毫不搭界,就怎么如此招人不待见?只能说我们这个社会不仅缺乏对慈善行为的保护环境,更少了一些对爱心呵护的社会素养,这不仅值得个人反思,更值得整个社会反思。而邵先生的一句“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多久”的感叹,又何尝不是对伤害式环境的喟叹。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缺失,难免不助长社会暴戾之气,既不利于个体内心的安宁,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不仅慈善事业需要包容的社会环境,更多其他的社会建设事业都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形成正能量的合力,从而推动社会更大的进步。(堂吉伟德)

关键词:邵建波,慈善,作秀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