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伪劣电梯”,需要“正牌监管”
销往国内多省份、价值2200余万元的品牌电梯,竟然全部是假冒伪劣产品!近日,湖北荆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制售伪劣电梯案,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这一起案值超2000万元的电梯售假案,让电梯质量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一脚踩空跌落电梯井底、电梯失控坠地造成死伤、乘客被卡电梯窒息死亡、电梯故障致人被困……随着城镇化提速,电梯保有量骤增——2013年底,我国在用电梯数量已达到245万台,“电梯惊魂”不断上演,“电梯吃人”时有发生。尤其是今年9月14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男生不慎被卡电梯轿厢窒息身亡的视频曝光之后,公众对电梯事故多了一重莫名的恐惧。 根据过往电梯事故的调查显示,“制造缺陷”、“超龄服役”、“维保流于形式”是事故三大肇因。现在看来,“假冒伪劣产品”也算一个!原以为电梯生产是一个高技术、高门槛的行业,孰料,涉案人员的一番话让人彻底“石化”,他说:只要稍懂一点组装技术,在市面上把所需的零部件都买齐全,就可以“造”出一部电梯。按照他的说法,造一部电梯并不比装一个柜子更复杂。 “造”电梯技术门槛不高没有问题,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来采购、制造,按照安全标准来装配、使用,可怕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总是以低价取胜,低价策略又往往以牺牲品质作代价,劣质电梯对公众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难怪参与破案的民警都表示,“看着他们造的电梯,再想想平时坐的电梯,真的很后怕。” 百余部假冒伪劣电梯被查,只是电梯市场乱象之冰山一角。此前有媒体披露,这一行“水很深”,许多地方都有山寨电梯小厂存在。个别厂家还将报废电梯收购、翻新、拼装,再以低价转卖给贪图便宜的用户。缺乏监管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市场失灵,电梯市场也不例外。因此,要让“伪劣电梯”下岗,需要“正牌监管”上岗。电梯行业监管,要“查漏”——管理漏洞,也要“补缺”——制度缺陷。 生产环节,疏于监管。山寨电梯厂只要花一点钱买到正规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就可以公开炮制伪劣电梯进入市场,有的甚至连许可证也不用。维保环节,流于形式。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维保部门每隔15日就要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实际情况是,严格执行者少,流于形式者多。地下市场泛滥,制度得不到执行,这些明显属于管理漏洞,需要有针对性补漏。将电梯行业监管前置,提前介入,防范未燃,不要等到出事之后才当“消防员”。 “超期服役”是一块制度“短板”。城市电梯保有量不断“出生”,也不断“老化”,电梯是否存在报废年限?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处于滞后状态。补齐这块“短板”,需要出台电梯强制报废制度的“国标”,针对不同零件制订相应标准,强制报废、更换。报废之外,电梯生产、使用、维护、更换等等需要一揽子制度,才能保障电梯有序运转。 电梯行业“水很深”,监管部门也一样。规范电梯市场,别忘了监管人员这一头。腐败治理、责任明确、严明法纪,杜绝失职渎职现象,还是很有必要的。 |
关键词:电梯,假冒伪劣,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