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传统农业“后继乏人”的舆论关切

来源: 西安日报 作者: 张西流 王捷 郭元鹏 2014-11-06 10:47: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江西省萍乡市职业种粮农民陈茂盛不无担忧地说,他已经55岁了,当前中老年人种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的田好歹还有人种,再过十来年,等我们这些人老了、种不动了,谁来种田就真成为一个问题了。(11月5日《经济参考报》)

  农业“后继无人”呼唤“政策留人”

  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人口却在急剧减少。特别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劳动力“青黄不接”、农业“后继无人”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鼓励和支持年轻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是当前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人多地少,是造成农业“后继无人”的根本原因。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目标。其次,许多新一代农民厌恶农业生产,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时下,一些80后90后青少年,对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缺少感情,要么考取大学跳出“农门”;要么宁愿做农民工,也不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贱状态,损伤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是优秀的劳动力,甘愿成为“剩余劳动力”,争先恐后地向城市转移,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主力军。而真正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的老弱妇幼们,却挑起了农业生产的重担。可以预料,随着新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人口将会持续减少,农村劳动力断层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农业“后继无人”,呼唤“政策留人”。国家层面应迅速拿出应对措施,规范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序转移,遏制城市农民工过剩、农村劳动力奇缺的“错位”现象。更重要的是,应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改善种地条件,减少生产成本,感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轻农民回乡务农,科学致富。(张西流)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农业,后继乏人,融资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