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照顾父母发工资,是“温情养老”的探索吗?

来源: 西安日报 作者: 王军荣 张连洲 刘建国 乔子轩 2014-10-14 08:50: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照顾父母发工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探索

  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养老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围绕如何养老、怎么养老的纠结,南京市的创新做法令人眼前一亮。政府发工资,本质上是将政府用于养老的投入,作出转移和变通,将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虽然,该做法只是出于探索摸索阶段,但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

  养老一直被认为是包袱,尤其是对于照顾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比如,根据南京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养老护理人员缺口严重,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如此,很多老人只能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由家中的子女进行赡养,家庭压力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给照顾老人的子女发放适当的补贴,目的就是鼓励子女照顾父母,让“居家养老”方式得到普及。尤其是,对于很多家庭本就困难的家庭而言,这种方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这种方式,适当的减轻了政府养老压力,提高了家庭养老的积极性,缓解了养老社会保障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老人能够得到子女的妥善照顾,避免了社会养老模式中的弊端和不足。

  事实上,养老是政府与公民个体的责任,需要两方面力量的合力托举。政府出钱,公民出力,无疑就是处理养老问题的最佳手段。如果,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后勤保障平台的建设和运作。从这个方面而言,该投资是巨大的,而且囿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匮乏,现实运作中也存在着不小的难题和障碍。进一步而言,政府将这部分支出用于老人子女发工资,不仅让养老方式实现节约化的目的,还能让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说到底,南京的养老模式,找到了社会与公民养老责任的平衡点,值得借鉴和推广。通过该方式,可以将养老包袱变为养老红利,找到社会、老人以及子女之间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做出有益探索和尝试。(刘建国)

关键词:照顾父母,工资,养老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