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微评

教材剔除古诗,该不该?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杨兰 王学琴 全明伟 2014-09-02 08:28: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被删去。相比旧版,今年课本变薄了很多。但记者也发现,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会不占用太多课时。(8月26日《新闻晨报》)

语文新课本删去古诗

  杨兰:只要细究“瘦身”后的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古诗并没有被完全取缔,并没有从低年级课堂中完全“踢”出去,而只是变换了承载的形式和位置,比如放到了教学拓展课、兴趣课等更为活泼生动的课堂上。实际上,将古诗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挪到这些相对“副科”的课堂,表面上看虽然剥夺了古诗的主体地位,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却更像是一种“归位”。

  王学琴: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性格和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也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之言不虚。对教材瘦身减负笔者不欲多论,但若因“减负”而使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受伤,大可不必如此。

  全明伟:这一做法的核心就在于减负,既然是减负,就必会涉及具体教材内容的选择。由于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本就十分有限,无论删减哪部分都会遭到不同意见。由此而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大家都认同教材减负,但减什么都成了“负能量”,永远也无法形成人人满意的局面。减负这个话题谈了多年,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减负”任重道远。

关键词:教材,古诗,删除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