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最新播报

民居禁商怎能禁得游客心慌?

来源: 红网 作者: 卞广春 2014-08-18 11:14:2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8月16日,一对北京夫妻在乌镇景区旅游时,遭到保安莫名殴打。夫妻俩因为下雨,购买了景区内民宅商户的雨披,保安要求他们退还时,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丈夫的头部被保安打破,夫妻报警求助。桐乡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之所以发生肢体冲突,是因为乌镇景区内有“禁商”规定,景区保安按照这一规定要求游客退回已购买的商品。(8月17日《京华时报》)

  民居“禁商”,谁也没想到会让外地来的游客头被打破。这是当事保安处理此事的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如果保安能够理性地劝说游客,或许事情不会这样子,至少不会让委屈的游客流血。而游客挂了彩,恰恰是当地在管理上丢了丑。

  近年来的乌镇旅游成了热点,这对乌镇居民而言,应当是一件大好事。游客多了,市民从旅游中参与经营并获得收入的渠道就多了,而居民在民宅内破墙经商,参与到这样的经营中来,享受旅游开发的红利,也是可以想象的。但对市民开店,城市管理者认为,家家户户经商,古镇容易变成一个纷繁嘈杂的小商品市场;独家经营者乌镇旅游开发公司也会认为,市民从中分得了一杯羹。老百姓自发开店经商,官方不欢迎,并专门组织执法队伍查处街上的违规经营户,才出现了保安保职责不保游客和地方形象的事件。

  乌镇景区的管理,当然既是景区形象的需要,也有行政规范的介入因素,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作祟。

  景区民居禁商的结果,关系到游客、居民、经营公司等多方的利益分配。居民如果都响应禁商的号召,那绝大多数居民都到指定地点摆摊设点做生意去了,除了家里的老弱病残外,应当是大门紧闭;游客看到的是死气沉沉、缺乏朝气和活力的古镇“空壳”。居民到指定地点摆摊设点做生意,需要缴纳管理费、房地租金,政府部门、场地出租部门会从中收益;而游客到指定地点消费,可能不觉得方便,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并不是多赢的局面。

  现在,旅游景点承包的现象很普遍,政府从承包者手中获得巨额回报的时候,也会承诺对景区进行规划和管理。最终的结果,不是有钱大家赚,有乐共享,而是游客的消费需求不仅被少数人紧紧地抓在手里,居民也少有获利的渠道,旅游的收益由相关方面一手掌控。这样与民争利,算计居民,令群众很不愉快。地方旅游的繁荣,群众不仅是参与者,更应当是旅游繁荣的利益共享者。

  旅游景区不应该放弃管理,但也不应该僵化管理,避免一管就死。民居禁商,一眼望去,没了纷繁嘈杂的市俗化买卖,却禁了居民的权利,禁了古镇的生气,游客也成了禁令的受害者。退一万步讲,民居禁商,该禁的是经商的居民,你跟游客较什么真,游客还敢到乌镇来吗?

  文/卞广春

关键词:乌镇景区,禁商,规划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