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校园足球还需突破瓶颈制约
昨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7月28日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表示,今年起,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并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7月31日《新京报》) 此次教育部把校园足球列入学校体育发展的重点,重视到足球发展需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举措。其实早在2009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决心以“体教结合”的方式让“足球从娃娃抓起”变成现实。目前全国已有44个城市的2300多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但要让“校园足球”这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尚有很多已经显现或者可以预见的问题,等待着主管机构、教育工作者、家长们以及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发展校园足球还需突破瓶颈制约。 场地的缺乏可能是“校园足球”推广所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难改善的问题。城市的迅速发展,让钢筋水泥占去了我们太多的绿地;不断升高的大楼,已经把我们的校园越挤越小,对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不少学校是有心无力。如何解决篮球场上踢足球的尴尬,让喜欢足球的孩子们能够在绿茵场上自由奔跑?如何更合理地调配现有的场地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师生们和家长们需要一个圆满的答案。 家长的心态也是制约校园足球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中考和高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前途,因此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习成绩上。“等我孩子考上大学,想怎么踢怎么踢。”甚至有家长表示,在他的眼里,高考就是一座独木桥,他的孩子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挤过去。在韩日欧美,踢足球已经变成青少年一项纯粹的爱好,而许多中国家长送孩子去踢球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中国职业足球经历了一个浮躁的初期,职业球员收入高、待遇好,于是大量的足球学校应运而生,家长们纷纷送孩子去踢球,想让孩子以后挣大钱,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被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所吸引。这些家长的心态十分浮躁,一旦中国足球成绩不好了,他们对足球也就失去信心了。 “校园足球”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进行推广,“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也需要地方体育局和教育局联手进行。而当前的现状是:教育部门管学校,体育部门管竞技,对于搞好“校园足球”来说,两大机构的联手本来是一绝配,但现在体育和教育间的“围墙”,是阻碍校园足球开展的最大问题。原来的校园足球,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虽然当初是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但出钱的、操作实施的都是体育总局,教育部只是做了个姿态。此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二者联手共创双赢的希望。 |
关键词:校园足球,突破,瓶颈 |